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副院長龔四堂4日稱,4月以來,由于手足口病、皰疹性咽炎等流行性疾病的高發,廣州婦兒中心門診量每天逾萬人次。但由于兒科醫生壓力大,收入低等因素,廣州兒科醫生的缺口數量逐年增加,缺口人數約為2000人。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3日,門診量達到了15743人次,創歷史新高,當天門診和預檢區域擠滿了前來帶孩子看病的家長。但廣州市婦兒中心近三年都沒有完成兒科醫生的招聘計劃,而且情況逐年嚴重,有時只完成原計劃的50%~60%。近3年來,廣州婦兒中心每年約有60名醫護人員離職,兒科醫生的離職率比其他科室高。
龔四堂表示,廣州目前約有2400名兒科醫生。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的統計,中國兒科醫師的短缺數至少達到20萬,平均每年每間醫院有2名兒科醫師離職。據統計,2010年,中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師來為他們治療,截至目前,這個數字下降到0.41,而在美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則擁有1.46位兒科醫師。
據了解,兒童診治具有特殊性,對于一些哭鬧反抗的,醫生還得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哄。由于兒科醫生的長期缺乏,導致兒科醫生的工作強度大。以5月份婦兒中心日均門急診工作量的13,066人次來計算,兒科病人占門急診病人的73.38%。以兒科門診最高接診醫生(按20個工作日)計算,平均每天接診186人次,一小時接診31人,平均每人接診時間僅為兩分鐘。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門診主任何麗雅說,目前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和祖父母們都十分關注,加之孩子自身不能交流,兒科發生醫療糾紛的幾率比其他科室高,出現暴力傷醫的可能性更大。婦兒中心也經常出現因不滿等侯的時間長等原因,家長順手拎起身邊的飲料瓶就砸的事件發生。“就在今年的5月份,婦兒中心已經發生3起醫護人員被打事件。”
龔四堂表示,兒科醫生存在培養難、壓力大和收入低等困境。由于教育部取消了兒科學本科專業,目前,兒科醫師的“但是無論是兒童醫院還是綜合醫院的兒科,兒科醫生收入相比其他科室和其他行業少得很多,超時的勞動時間與他們的收入水平并不匹配。”龔四堂透露,目前醫療服務的成本大部分來自藥物、一次性用品消耗以及昂貴的診斷測試,而非來自實際由醫師提供的診斷和治療。
“一邊是患者排長龍等待候診,另一邊是兒科醫生忙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很多家庭仍然不理解中國兒科醫師正面臨的窘境。”龔四堂認為,政府應該對兒科有政策傾斜,加大對兒科重點專科的投入,提高兒科掛號費、診查費等費用,體現醫生價值的醫務技術勞務費用比例。社會也應該學會理解,給兒科醫生多點信心,共同營造良好的診斷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