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電商巨頭如阿里巴巴、京東等在中國農村地區進行的“上山下鄉”運動,整合了線下實體店資源,同時也讓“新零售”的理念和技術應用更加深入。過去,縣域的實體商家對CBC、B2B等概念可能還覺得遙遠,但隨著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的觸角不斷擴大,零售商業領域持續升級,新零售給縣域市場帶來的變化已經越來越明顯。技術賦能改變了終端零售業態,縣域連鎖連鎖也無法回避這一時代趨勢。那么,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在縣域掀起的這股新零售風暴意味著什么?如果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模式在縣域醫藥零售行業復制,縣域藥店會怎么選擇?
新零售下沉:從傳統雜貨到智慧小店
2017年底,天貓小店加盟突破萬家。京東更是放出了其“京東新通路”項目——2018年拓展5萬京東便利店的宏大戰略。兩大電商巨頭在近年接連發布自有品牌便利店計劃,大力布局新零售,而且很大一部分都瞄準了縣級及以下的市場。無論對固守傳統零售模式的實體商家還是對縣域消費者而言,電商巨頭的下沉都是顛覆“傳統”的開始。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在對終端業態的描述上,都提到了“智慧”這一概念。天貓叫“智慧小店”,京東則稱智慧門店。智慧在什么地方?品類管理、貨架擺放等日常運營不再靠感覺,而是有了數據分析的支持。天貓小店會根據每個店鋪輻射的顧客構成,結合淘系數據計算出什么樣的商品最適合這家超市和社區。天貓小店的加盟模式采取千店千面的形式,根據店面大小、老板年齡、資金狀況以及方圓一公里內消費群體決定商品種類。顯然,這些極度依賴數據工具才能完成的工作,對傳統店面來說只能憑過往的銷售經驗做大略預估,而對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而言卻是拿手好戲。與阿里相比,京東除了通過技術賦能讓店面運營更加智慧化以外,京東新通路還更強調建立對直供品牌商家的信息共享機制,令上游品牌商可以獲取產品在目標區域、時段的動銷及需求咨詢。這種信息共享機制,確保京東的線上優勢在實體店層面得到進一步發揮。
此外,京東還自帶供應鏈體系,店頭統一用京東,訂貨軟件統一用京東掌柜寶,其它如3C、家電產品,更是京東起家的拿手好戲,可以直接通過京東商城采購拿貨。阿里、京東的下沉,無疑為縣域市場帶來了技術賦能的實踐典范。可以預見,在電商巨頭們“土豪任性”的強力推動以及“新零售”探索的不斷深入之下,消費市場的多元化必將帶來縣域消費習慣和消費體驗的升級。終端市場的新零售前夜:縣域藥店能做什么?BAT的“下鄉”早已不是新聞,隨著技術的革新,零售模式也在不斷更迭。對于縣域藥店而言,BAT等電商巨頭的線下布局不應再是獵奇新聞,而是時代浪潮下的啟示:如何應對新零售下的消費升級以及利用技術賦能?
根據此前進行的縣域市場調查,藥店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品牌形象升級困境。供應鏈管理困境。專業力提升困境。不少縣域藥店采取占領城市的思路,以期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而供應鏈的管理,則略顯捉襟見肘:缺貨問題時有發生,上游服務支持資源難以觸及。這令其面對外來強勢巨頭的競爭時,往往處于被動。中小連鎖采取抱團的方式應對供應鏈困境,實際上也是處于被動防守狀態。專業力提升困境,更是一個觸及生存的本質問題,在資本、人才、技術均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專業力提升更顯得力不從心。在新零售日益逼近的行業形勢下,縣域藥店想抓住風口,不止需要從理念層面上理解新零售的全新玩法,更需要完成技術工具的普及,而受限于規模問題,勢必需要借力第三方服務商來解決。阿里、京東的攻城略地,雖然短時間內尚不會給縣域藥品零售業帶來直接沖擊,但其所帶來的理念創新、工具創新卻正在形成全新的氛圍。就此而言,藥店轉型迎來機會也同時面臨壓力,尤其隨著城市大型連鎖渠道下沉的步伐加速,縣域藥店必須直面轉型挑戰,主動借助外力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