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生是常德人,他專程來到湖南省中醫院購買一種自制藥。然而,他被告知該藥停產了。從曾經的千余種,銳減到現在的549種,這些曾經在患者心目中叫好又叫座的長沙醫院自制藥,為何越來越少呢?
胡先生來到湖南省中醫院,想購買父親一直念念不忘的自制藥。然而,他撲了個空。從曾經的千余種,銳減到現在的549種,這些自制藥在患者心目中占據重要地位。這些曾經在患者心目中叫好又叫座的長沙醫院自制藥,為何越來越少呢?
記者進行了深入了解,并請相關專家為這一現狀“把脈”。專家認為,審核標準提高、成本上漲和研發能力受限是導致自制藥近年來銳減的三大主因。
門檻升高,醫院自制藥面市要過“四道關”。醫院自制藥面市要過“四道關”:制劑室必須具備相應資質,獲得制劑生產許可證;自制藥劑的所有原料都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制劑的整個生產工藝過程需向藥監局報批,獲得許可批準文件號才可以生產;自制藥劑需經過藥監局檢驗。此外,醫院制劑室還需定期接受驗收,如果沒有通過,醫院制劑室將面臨關閉或部分停產。目前,縮減較厲害的醫藥自制藥品種主要是化學藥品制劑,但整體來說,醫院自制藥的品種雖然少了,但質量卻提高了。
后勁不足的醫療機構生產研發能力受限與門檻升高導致醫院自制藥減少帶來的影響類似。醫療機構生產研發能力的不足是自制藥萎縮的原因。由于沒有制劑室,醫院從創院至今,已有51種自制藥無法批量生產而不再使用。
成本上漲,自制藥不得不自限產量甚至停產。目前,現存的醫院自制藥大多是中藥性質,而近幾年來中藥成本快速上升,藥品價格卻沒有等幅上升,相當部分藥品生產難以為繼,甚至銷得越多,虧得越多。
醫院內部的科研隊伍不夠龐大,也不能保證從事科研工作人員的連續性,加之不少醫院沒有自己的制劑室,自制藥只能逐漸在醫院內萎縮,而難以推向市場尋求新生。
總之,醫院自制藥銳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審核標準提高、成本上漲、研發能力受限等。醫院自制藥的減少對患者和醫院本身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專家建議,要想挽救自制藥市場,醫院應加強研發能力,提高制劑室資質,優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確保患者獲得高質量的自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