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再平衡研究團隊在武大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江洪教授的帶領下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他們成功研發了一種新型光遺傳學技術,以調整心臟交感神經節的功能,從而有效預防和治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
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無有效治愈方法。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于每天約有1500人因此離世。因此,防治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成為降低心臟性猝死率的核心關鍵。
神經再平衡研究團隊一直試圖利用光遺傳學技術來調整心臟交感神經節的功能,從而安全、有效地防治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在研究中,他們成功將一種名為ArchT的光敏感通道蛋白植入在心臟交感神經節上。
ArchT蛋白在感受到特殊的黃綠光刺激時,會產生外向的質子流,讓細胞膜超級化,從而迅速抑制心臟交感神經的細胞活性。這樣,打開或關閉黃綠光照,心臟交感神經的神經元就可以像燈泡一樣被簡單地打開或關閉,這就相當于給原本過度活躍的心臟交感神經系統裝上了可人為調控的光控開關。
根據這一研究成果,江洪教授團隊還申請了一種基于光遺傳學技術的小型植入式無線神經調控系統的專利。這種植入式刺激器大小約10-25mm3、重約2050mg,可通過微創手術植入心臟交感神經上,并可以在體外移動端(如智能手機)上利用藍牙調控其開關。
最后,如果這項專利能盡快轉化使用,將大幅降低全球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發生心臟性猝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