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我國醫療資源較為發達的城市,因此被稱為“中部醫都”。新冠疫情爆發后,武漢的醫療資源嚴重短缺。有業內人士預測,疫情過后,我國將迎來大型醫院的擴張潮。近期,天津、西安、濟南等地頻繁發布大型醫院建設規劃,大型醫院擴建潮真的來了!
8月21日,天津市衛健委網站公布了《天津市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規劃(2015-2035年)(2019年修訂)》(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未來15年天津將新建59家醫院,其中綜合醫院32家,專科醫院27家。規劃全市醫療衛生可容納的總床位由現狀6.8萬張增加到12萬張左右,翻了近一倍。
8月24日,西安市印發了《西安市衛生健康事業重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實施13個醫院項目建設行動,西安市計劃未來3年三級醫院總數達到55家,新增三級醫院床位1.3萬張以上。
8月25日,濟南市公布醫療衛生專項規劃方案(社會公示與征求意見),該方案提出,近期要新增各類醫院23處,未來預留醫院備選地塊105處。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國家政策對于公立醫院的規模和數量是有限制的,并且明確要求要給社會辦醫預留位置。然而,經過疫情的洗禮,政府是否會加大公衛支出,推動公立醫院的擴張呢?有業內人士預測,本輪疫情之后,“鄭大一附院模式”或將受更多地方政府青睞,無論是省市級大醫院ICU病房還是普通病房,都可能迎來一輪建設潮。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在大醫院的擴張規劃里為社會辦三級醫院預留不低于1.2萬張的發展空間,這是否意味著民營醫院也能借此機會迎來一波擴建潮呢?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年,在我國社會辦醫的構成中,達到三級規模的依然是極少數,小型社會辦醫療機構可能面臨更強的競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