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破除以藥養醫和打擊醫藥購銷中的不合規行為。其中,鼓勵處方外流的政策尚未取得顯著成效。原因包括:1)與醫院相比,藥店處方藥供應鏈體系尚不健全;2)患者首診后更傾向于在醫院購藥;3)藥店未能享受到絕對平等的醫保待遇等。這些問題都成為了處方外流道路上的阻礙。
然而,隨著我國藥品集采制度的實施,公立醫院仍是集采的主力軍,藥店雖被鼓勵,但并未完全納入。在此背景下,帶量采購使得藥價普遍下降(平均下降幅度超過50%)。這導致醫院和社會藥店之間的價格落差巨大,患者更傾向于在醫院購買藥品,從而導致處方外流推行起來并不容易。
為了方便群眾購藥,3月2日,國家醫保局與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了互聯網醫療服務收費、線上購藥納入醫保等重要信息。文件明確要求落實慢病長處方的醫保報銷,參保人員憑定點醫療機構在線開具的處方,可以在本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配藥。憑方購藥后,還將有望在定點零售藥店直接進行醫保結算,按照統籌地區規定的醫保政策和標準,分別由個人和醫保基金進行結算。
這其中涉及電子處方,而為了保證電子處方的安全性和追溯性,處方流轉技術是關鍵。處方共享平臺有望借助政策紅利有突破發展。例如,近期某公司開發的山東省醫保處方流轉平臺已上線,該平臺可以實現處方保真流轉和醫保線上結算。此外,此前借助第三方處方流轉平臺,梧州已正式試點推行接入醫保報銷,甘肅也正在試點推行。
另一方面,大型連鎖藥店龍頭如益豐藥房、大參林、老百姓、一心堂等門店覆蓋面廣,信息化管理水平高,執業藥師配備齊全,有望率先從中獲益。此外,互聯網巨頭如騰訊、阿里已加入“藥店爭奪戰”,京東也正在布局進軍藥品零售領域。
總體而言,處方外流的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國家醫保政策、互聯網醫療政策以及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處方外流有望得到進一步推動。對于藥店而言,抓住政策紅利,積極布局處方外流業務,有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