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跨國藥企紛紛進行“瘦身”行動,紛紛開展裁員比賽。據消息人士透露,輝瑞公司計劃關閉兩間主要生產青霉素等非專利注射藥的工廠,涉及約1700名員工,約占輝瑞全球生產線人手6%,但這一舉動并未涉及中國。實際上,輝瑞公司去年10月計劃通過自愿退休和裁員,在全球范圍內減少約2%的員工。輝瑞公司表示,裁員是為了創造更簡潔高效的結構,而非為了節省成本。除了輝瑞,跨國藥企如拜耳、葛蘭素史克、諾和諾德等,也紛紛加入裁員大軍。這些藥企的對外口徑基本都是“戰略調整”。
跨國藥企進行“瘦身”的原因是為了加速“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藥企的“戰略調整”正當時,在業界看來,藥企正在從傳統的生產模式向生物藥領域轉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藥企們紛紛選擇“瘦身”甩包袱,同時投入生物藥領域。例如,輝瑞公司計劃與葛蘭素史克合并消費保健業務,輝瑞公司還計劃通過收購或出售,增加在生物藥領域的投資。
去年底,拜耳公司出售或剝離了動物保健、作物科學、消費者健康三大業務板塊。輝瑞公司則在繼續剝離保健品業務的同時,對公司業務板塊進行調整,重組為三大業務:創新藥品業務、過專利期品牌藥及仿制藥、成熟藥品業務以及健康藥物業務。輝瑞公司還計劃與葛蘭素史克合并旗下的消費保健業務,共同開發市場。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近期宣布斥資740億美元收購新基公司,通過這筆交易,百時美施貴寶將增加一款重磅腫瘤藥物,并擁有包括9款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產品。在觀察人士看來,跨國藥企之間的“分分合合”司空見慣,未來行業內的并購、出售或更為頻繁。
此外,武田藥業公司日前宣布完成對夏爾的收購,標的約620億美元,該公司也借此“搖身一變”為生物藥龍頭企業。百時美施貴寶公司近期宣布斥資740億美元收購新基公司,通過這筆交易,百時美施貴寶將增加一款重磅腫瘤藥物,并擁有包括9款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產品。這些例子表明,跨國藥企在銷售規模全球排名不斷更新的過程中,正積極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而非一味追求“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