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俄國、西班牙和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迄今為止產生的最大的古代病毒基因組數據集,揭示了自全新世早期以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進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1年10月8日的《科學》雜志上,題目是《乙肝病毒進化的十個千年》。
HBV是世界范圍內的主要健康問題,每年導致近一百萬人死亡。最近的古代DNA研究表明,HBV感染人類已有數千年,但其過去的多樣性和傳播途徑仍在很大程度上未知。這項新研究通過檢查大約10,500年至大約400年前的137個古代歐亞人和美洲土著人的病毒基因組,為HBV的進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新見解。他們的研究成果突出了HBV的傳播途徑和病毒多樣性變化,反映了眾所周知的人類遷徙和人口事件,以及意想不到的模式和與現在的聯系。
HBV與美洲的人口居住
如今的HBV菌株分為9種基因型:基因型A、B、C、D、E、F、G、H和I,其中兩種主要存在于美洲原住民中。這項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兩種基因型的HBV菌株來自一個HBV家系,該家系在更新世末期分化,并由美洲的一些首批居民攜帶。
史前歐洲的HBV
這項研究還表明,早在1萬年前,在農業傳播到歐洲大陸之前,這種病毒就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出現了。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組及其重疊開放閱讀框和轉錄本示意圖。圖片是正面的。微生物群。2018年7月18日,doi:10.3389/
歐洲新石器時代過渡后,狩獵采集者攜帶的HBV品系被新品系取代,可能是歐洲大陸第一批農民傳播過來的,反映了與整個地區農業群體擴張有關的大量基因的涌入。這些新的病毒譜系已經在整個歐亞大陸持續了近4000年。這些菌株的優勢地位一直持續到大約5000年前,當時西部草原的牧民擴張,極大地改變了歐洲人的基因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與新HBV變種的傳播無關。
史前HBV的崩潰和重新出現
這項研究最令人驚訝的發現之一是,公元前2000年下半年,歐亞大陸西部的HBV多樣性突然下降,這是一個重大的文化轉型時期,包括地中海東部的青銅時代大型國家的崩潰。
在這一時期之后,在歐亞大陸西部發現的所有古老的HBV毒株都屬于新的病毒譜系,這些病毒譜系今天仍在這一地區流行。然而,與該地區以前的史前多樣性有關的一種變異似乎一直持續到現在。這種史前變異已經演變成一種罕見的基因型——G基因型,這種基因型似乎是最近在艾滋病毒疫情期間出現的。原因還有待了解。
注:原文已刪除。
參考資料:
乙肝病毒進化的一萬年。科學,2021,doi:10.1126/
本文來自生物谷。更多信息,請下載生物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