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尤其是新零售環境下,中醫診所逃不出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趨勢。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應該如何利用這一大趨勢,發揮大師的力量,發展中醫診所,經營好中醫,傳承中醫傳統文化?這也是很多中醫行業的同仁在不斷探索的。
那么,互聯網時代中醫診所的挑戰和機遇在哪里?中醫診所互聯網化運營下首先要注意哪些層面的問題?未來,中醫診所接入互聯網后該怎么辦?當歸行知堂總經理李永明通過自身企業的探索,在首屆中醫發展與中醫管理高峰論壇上,為業內同仁帶來了從互聯網角度對中醫醫院行業的思考。
李永明中醫院互聯網應用分為1.0、2.0、3.0、4.0四個階段。他認為現在的中醫院充其量也就是1.5階段。在未來的五年、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里,整個中醫醫院行業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變成和今天中醫醫院不一樣的運營模式。
一、互聯網時代中醫館的挑戰和機會
任何行業都有牛市和熊市。目前中醫診所談不上牛市,互聯網對傳統服務業是挑戰,是升級,是機遇。雖然很多中醫、西醫都發展了移動互聯網模式,但李永明強調,中醫的本質是線下服務,是永遠不會被互聯網顛覆或取代的。
想要了解互聯網時代中醫診所如何運營,首先需要了解五個關系,即中醫診所與醫生的關系、醫廣與患者的關系、醫廣與藥商的關系、共享藥店、互聯網醫療。這五個方面是下一階段非常重要的問題。
醫患關系發生變化。目前,中國網民數量已達7.5億。據統計,中國網民每天花費3.5小時。在過去,醫生和病人之間的交流并不容易。醫生和診所的關系是牢固的,病人和診所的關系也是牢固的。但現在醫生和病人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牢固的關系。診所可以建立一個聯系醫患的微信群,讓診所變得可有可無。這種關系因為互聯網而改變。
藥商和中醫診所的關系在未來也會發生變化。李永明目前最大的思考是,如果共享藥店能在生活中普及,醫保能解決,那么患者只要掃二維碼就能回家。
擁抱互聯網是必然趨勢。目前互聯網醫療的案例越來越多,對傳統的義光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導致很多義光關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做才能開一家傳統的藝光?李永明得出結論,“基于互聯網的中醫診所可能不先進,但非基于互聯網的中醫診所必然落后。拿冷兵器對抗現代兵種是不現實的。”
擁抱互聯網后,中醫診所可以在兩個方面得到提升:一是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尤其是位于北京上海這樣大城市的億光,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互聯網可以幫助中醫科室解決這個問題。第二,門診患者與醫生的關系。也就是利用互聯網來保持這種關系的穩定。
二、中醫館互聯網運營的三個層次
如果中醫醫院和互聯網結合,互聯網應用會從1.0到3.0,有三個層次:內容和品牌,效率和成本,數據和智能。
內容和品牌
當許多人還在糾結如何成為著名的中醫時,李永明開始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事實上,每個人的消費注意力每天持續三個小時,意味著必然會出現一個新的品牌,——互聯網品牌。第一,要利用互聯網,把中醫堂的品牌打造成一個新的品牌。這個互聯網品牌的指標不是有多少用戶,而是有多少人真正愛你,真正喜歡你。
其次,建立立體化的自媒體營銷方式。所謂立體的自媒體,并不是說擁有一個自媒體就是一個品牌,而是一個自我m
再次,用產品發布原創內容。現在很多人做的互聯網品牌都是抄襲,抄襲的東西會變得沒有人情味。所以要避免抄襲,定位原創。現在當歸中醫派的微博作品都是原創的,因為只有原創才能表現個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品牌。
互聯網的核心內容是線下的應對。于是,李永明建立了新媒體矩陣:面對C端健康教育,有當歸中醫學院(曾經發布過一個招聘廣告,訪問量近萬;文章經常被贊3%以上,訂閱率達到8%),教育服務號—當歸微課堂,醫療服務號—行知堂服務號,醫生行業品牌號—年輕中醫(專門針對年輕醫生的成長,包括臨床醫術,收入,學術等方面)。
“通過這四個媒體矩陣,可以滿足我們整個公司的互聯網品牌。當然,互聯網品牌不僅僅是給患者看的,也是給醫生看的,就是這個地區的醫生如何看待中醫館?他來這里參觀感到自豪嗎?”李永明說。同時他也表示,互聯網品牌其實給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不需要去搶廣播、廣告、報紙廣告等大眾媒體,也不再需要通過媒體這個中介與客戶溝通。互聯網的自媒體是個不錯的選擇。
效率和成本
任何企業要想長壽健康,首先要有成本優勢。因此,李永明提出,服務流程要接入互聯網,讓患者預約的整個流程完全信息化,也就是人工越來越少;做真正的增值工作,所謂的人文關懷,李永明希望是做一個人的事,計算機做計算機的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永明應用了云中醫管理信息系統(簡稱“云中醫”)。中醫云系統基本可以解決很多模塊的問題。李永明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了信息系統:對中醫診所幫助最大,投資者和運營者最感興趣。
第一個方面是會員制。根據李永明的經驗,由于當歸中醫科一個會員及其家庭年均消費在12000元左右,一個1000平米的診所只能滿足2000以下會員的需求,超過就不能滿足需求了。這意味著,如果在2000人的社區開了這樣一家診所,還需要再開一家新診所。云中醫系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中醫堂需要一個全方位、立體化設計的會員體系,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儲值卡,要讓會員在中醫堂能舒服的看病。既能為會員提供優惠、特權和便利,又能實現移動互聯網支持和一卡多用,讓患者有安全感和歸屬感,鞏固患者與一光的關系。
第二個方面是關注商業決策。云中醫可以讓數據說話,幫助中醫診所實現精細化運營。很多年都是在規模上百萬的小診所賣的。沒有數據,也不清楚有多少顧客進店。因為傳統的DES功能不夠強大,統計功能不夠強大,沒有數據挖掘功能,這就意味著很多東西都要手工計算。使用云中醫系統,打開手機就能看到診所每天的就診情況,數據會顯示在手機上。而且每個月都會形成數據,這個月和上個月的差異,運營人員一目了然。
比如通過云中醫系統的數據,中醫診所可以判斷醫生擅長什么。同時,平臺還有療效反饋數據,有助于實現精準診斷,不斷提升醫生的診斷率,幫助醫生提升能力。
接下來,李永明將很快推出手機APP診療系統,還將開發在線聊天機器人,因為它需要人來做好工作。以前一個呼叫中心四個人從早到晚忙不過來,北京四個人的成本也很高,大概4萬左右。參考文獻
所以互聯網醫療的增值服務可以概括為放大、黏貼、防御。放大:突破一光的服務空間限制,突破醫生的服務時間限制,為醫生和一光增加額外收入。貼:額外收入留住醫生,便捷服務留住病人。辯護:如果易光不做,互聯網醫療平臺會搶走你醫生的業余時間,搶走你的客戶。
數據和智能
李永明說,中醫診所發展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好醫生。中國有40萬醫生,即使放開也只有100萬醫生。與此同時,西醫的醫療體系遇到了瓶頸,所以中醫的發展既符合國家的需求,也符合西醫的局限性。但是,成為一名中醫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我們必須對數據和智能進行研究和探索。
目前云中醫正在做基于大數據智能學習的特色連鎖。可以放大資源稀缺的醫生的會診能力,解決臨床拓展缺少醫生的問題。是逐漸規范的療效保證,是一勞永逸的知識產權。說雖然李永明中醫可能是跟人工智能合作最慢的行業,但是一定有可能。
最后,李永明說,中醫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春天,它的生命理論和哲學比西醫更先進。因此,現階段人類疾病挑戰遇到瓶頸。這個時候中醫很可能會和西醫的一些學科融合。在這個融合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新的業態。“有可能。可以耐心等待,也可以參與。”
“所以,從互聯網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們以后開藝廣的時候應該團結一致,互相支持。然后,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新的工具和技術,這些工具和技術既是人文的,也是技術的。越是人文,越是科技,中醫診所的發展機會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