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2016年之際,醫藥電商一度被稱為彎道超車,撬動整個藥品流通格局的秘密武器。畢竟幾何增長的數據,移動購物不可逆轉的趨勢,O2O熱潮的興起,網購處方藥解禁的曙光.種種因素使得醫藥電商成為行業寵兒,包括奇樂康、健客、360健康等主流醫藥電商也在2016年第一季度宣布獲得高額融資。
然而,外圍經濟的衰退,醫藥行業政策的突然調整,使得醫藥電商從年中開始遭遇寒潮。即便如此,醫藥電商的銷售規模仍在高速發展。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網絡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醫藥電商銷售規模預計將達到285億元,較2015年的144.2億元增長97.64%。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2016年鋪好的路,將在2017年得到延續和升華。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證的729家企業中,A證上線率最高,達96.55%;B證和C證上線運行率分別為77.30%和72.27%。
1、放低門檻入局者更多
2015年醫藥電商已產生10億企業,包括康愛多、奇樂康、健客、1號藥網等。然而,CFDA在2014年5月公布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從未“轉正”。隨著監管政策的調整,來自行業內外的醫藥電商進入者數量將可能大幅增加。比如第三方平臺網上藥品零售試點被叫停后,電商巨頭直接參與醫藥電商市場的競爭,阿里健康的良心大藥房、JD.COM的JD.COM大藥房上線,讓行業血壓飆升。另一方面,醫藥電商B2C運營資質管理模式將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行業門檻降低,加入醫藥電商領域的連鎖數量將大幅增加。
南方所網絡監測中心負責人吳捷表示,根據CFDA公布的數據和南方所網絡監測中心獲得的信息,全國5337家零售連鎖企業中,拿到C證的僅占10.1%,行業參與度較低。“然而,隨著政策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小型制藥企業將加入這一領域,這將加劇行業競爭。”吳捷預言。
2、區域電商逐步呈現
隨著醫藥電商參與企業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以及各地中小連鎖線上布局的加快,借助區域企業的地緣優勢,醫藥電商也可能在部分地區爭取更有利的政策環境,以支持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比如近兩年的一些區域連鎖,包括哈爾濱人民同泰、廣州健民、浙江海寧人民大藥房等。借助規范的商業模式、穩定的銷售規模和良好的政府關系,得到了當地政府網上售藥和醫保支付試點的支持,從而開啟了行業發展的破冰之旅。雖然這部分試點企業目前只能使用消費者個人醫保賬戶的資金,但距離打通藥品銷售的醫保網上支付又近了一步,這讓整個行業看到了希望。
海寧人董事局主席吳表示,與其他跨區域連鎖和醫藥電商龍頭企業相比,區域連鎖雖然規模不大,但對不同地區的醫藥市場、用藥文化、監管政策、醫保等更為熟悉,與當地食藥監分局的接觸也更為頻繁,因此更容易贏得當地管理部門的支持。“比如去年6月,我們開通了移動醫保支付功能,進一步打通了醫藥電商的服務環節,方便群眾買藥。”
JD.COM家庭健康事業部總經理邵青也表示同意。在他看來,在現有的監管體系下,為了確保安全
醫藥從業者的普遍觸電,以及各地醫藥電商政策的逐點破局,讓很多醫藥電商從業者預測到2017年有機會迎來一個更好的時代。
建科CEO謝方敏認為,上游行業對電商的重視和工商合作的加強,將是2017年保持高速增長的最有力因素。在他看來,雖然2016年醫藥電商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整體銷售規模繼續上升。2016年,健科銷售額達15億元,同比增長50%,遠超醫藥行業其他分銷渠道。其中,上游產業的支持不可或缺。
“以我們和中山中支的合作為例,為了把曹靖華碎件變成線上爆款產品,中山中支每個月給健科提供30萬的推廣資金,讓健科對曹靖華碎件進行線上消費教育和宣傳。在上游產業的大力支持下,建科的曹靖華飲片銷量突飛猛進,從一開始的每月1000多箱,發展到現在的16000多箱。”
除了上下游企業的點對點合作,醫藥電商工商聯盟也在2017年進一步升溫。據記者觀察,2016年以來,電商紛紛成立電商聯盟組織,包括仁和藥業、八方、1號藥網、健客等。以爭奪上游品牌資源支持,和上游行業加快企業的“互聯網化”進程。在加強相互合作互動的同時,進行了正面的輿論引導,加強了消費者教育和企業品牌宣傳。
邵青表示,各種聯盟的建立只是醫藥電商領域工商合作的第一步。對于醫藥電商來說,慢病未來的市場會有更廣闊的拓展空間。一旦政策調整,比如一些慢性病的處方藥可以在網上銷售,醫藥電商領域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將進一步增強,屆時將是醫藥電商與行業深入戰略合作的開始。
3、工商聯盟進一步深化
百洋商城CEO廖光輝表示,“電子商務公司確實想做技術密集型企業。”某十大電商負責人曾向記者透露,公司半年多前升級了倉庫配送系統,日訂單處理能力達到6萬單。在銷售火爆的季節,比如“雙11”,消化一天的訂單需要好幾天。電子商務是一個高度依賴信息技術的行業。從產品展示、搜索優化、支付、下單、調度、用戶數據分析,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定的智能支持。
目前,我國醫藥電子商務仍處于發展初期,處于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階段。作為勞動密集型的典型代表,健科謝方敏明確表示,未來10年醫藥電商仍需依靠這種手段,采取人群戰術,加強人工推薦。
當然,在這個過渡階段,醫藥電商的智能化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如360健康為網上藥店開發的專業倉配供應鏈管理系統3354“天極”系統,旨在提高倉配的準確性,大幅降低電商運營成本,提升電商客戶體驗;通過電子圍欄技術,丁當醫藥一方面可以精準規劃配送范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同一配送范圍內客戶的競爭;藥好通過“千人千面”的算法解決藥品采購價格的區域性問題,等等。
消費者選擇電子商務是因為電子商務更便宜、更方便,這是電子商務的市場基礎。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這種需求,醫藥電商企業必須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騰出利潤空間,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4、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2016年11月29日,由凌鋼集團和卓爾集團共同投資創辦的“中國中醫藥交易所”在l
醫藥B2C增長快,但盈利難。B2B可以快速實現,但真正的線上交易很少。從線上到線下,從B端到C端,醫藥電商業務的多元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通過多線努力尋求更多商機。去年7月20日,唐藝昕總裁趙彪在其博客中發文,宣布正式開發“窗外藥盟”APP,將發揮其在供應鏈上的優勢,為合作藥店提供超過10萬種電商產品的支持,實現資源共享共贏。早在2015年9月,天貓就以B端起家,阿里健康也形成了網上醫院、藥品批發、網上藥店、產品溯源等業務板塊;容觀電商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建成“我的醫藥網”B2B平臺和“康康買藥”O2O平臺。
電商企業B2B、B2C業務的拓展,也是希望在自身業務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企業,產生協同效應,在一個平臺上應對市場競爭,形成健康的閉環。
(數據來源:站長之家Alexa統計,CFDA南方醫學經濟研究所網絡監測中心,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