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2屆全國青光眼學術會議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會議期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團隊與騰訊公司簽約,雙方將共同開展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應用于青光眼輔助診斷的研究。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會長王寧利認為,把人工智能運用到青光眼診療,可以幫助基層醫務人員提高對該病的診療水平。
據悉,被喻為視力小偷的青光眼一旦發展到視神經損害,其治療只能延緩或阻止該病的進展,已出現的視野缺損無法恢復,且致盲率較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防治青光眼的黃金法則,但我國75%的青光眼患者在初診時就已處于中晚期。預計到2010年,我國將有2100萬名青光眼患者,630萬人因此致盲。專家表示,青光眼的早期診斷要綜合考慮眼壓、眼底形態、視野等因素,對醫務人員的診療能力要求較高。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數據建立診斷模型,提供眼底圖片的輔助參數,只需數秒即可判斷被檢者是否存在眼部疾病,并給出診療意見,一定程度上彌合了醫院、醫生間診斷水平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