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州部分醫療機構已啟動手術意外險試點工作,或許能夠有效地協調醫患雙方的矛盾。
醫患矛盾是近年的社會問題,涉及到責任、意外、風險及金錢賠付等復雜矛盾,是否有方式和手段化解這些矛盾呢?記者近日從廣東省醫院協會召開的醫療意外險研討論壇上獲悉,目前廣州部分醫療機構已啟動手術意外險試點工作,或許能夠有效地協調醫患雙方的矛盾。
或可緩解醫患矛盾
目前發生的各種醫療事故,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醫療責任事故,另一類是手術帶來的意外風險,包括各種并發癥引發的風險,責任事故肯定是醫院方面造成的,但手術意外則屬于不確定性風險,并沒有明確的責任方。北京阜外醫院院長助理李志遠表示,遇到這類情況,有些患者及其家屬并不能正確面對,與院方形成對立,卻又無明確的賠償主體,但無論如何最后的矛盾都歸結為經濟上的補償。目前在北京和寧波等地區嘗試的手術意外險,或許能夠有效地協調醫患雙方的矛盾。
試點醫院九成患者投保
據李志遠介紹,目前國內推廣手術意外險最早、應用程度最高的地區是北京,包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以及安貞醫院等在內的多家知名醫院,早在2003年前后就開始手術意外險的試點工作。以北京阜外醫院的心血管介入診療手術為例,目前該科室患者主動投保手術意外險的比例已接近90%,在化解醫療糾紛、和諧醫患關系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可以提供的一則真實案例是,2007年3月,53歲的患者劉某,在北京某醫院接受腦部腫瘤手術后,神志不清肢體肌力差,經積極治療恢復不佳,而家屬已無力繳納后續的治療費用,家屬對治療效果也提出了異議。由于患者術前購買了手術意外保險,家屬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根據患者的損害后果和治療預后等綜合情況,保險公司按一級傷殘賠付了4.5萬元,極大地緩解了患者后續治療費用的經濟壓力。
追問。
何為手術意外險?
手術意外險是一種意外險產品,由患者在手術前自愿購買,為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由于醫療意外導致的身故、殘疾以及術后并發癥狀提供保險保障。手術意外險產品按列明的保障項目核定保險責任和賠付比例。以北京的經驗為例,心血管介入診療手術造成的意外身故、殘疾及并發癥,最高保額為20萬元,一旦發生意外需要索賠,無需繁瑣的第三方醫療責任鑒定手續,保險公司可直接向患方快速支付保險賠款。
產品價格是否很貴?
市民較為關心的是價格問題。負責廣州地區產品設計的人保財險廣州分公司專業人士表示,由于手術意外險采取的是按病種單獨設計,因此不同的手術類型,其對應的保險產品價格會有一定差異。但總的來看,相比動輒幾千過萬的手術醫療費用,手術意外險的保費只會占到市民單次手術醫療費用預算支出的很少一部分。同時,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人保財險開發的手術意外險也將更多地從社會公益性方面考慮,在產品定價方面將以基本保持盈虧平衡為主要原則,最終的產品價格應在大多數市民都可承受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