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日前披露的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有117萬早產兒出生,其中約5.7萬夭折。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童笑梅教授日前表示,早產兒往往要面臨諸多疾病難關,需要各方給予關注,積極應對。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布的一項基于2010年數據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每年誕生大約1500萬名早產兒,占新生兒總數的10%以上,其中110萬名不幸夭折。其中,我國早產兒的發生率是7.1%,雖然發生率位列154位,但總數排在第二,僅次于印度。
據介紹,早產兒往往要遭遇“先天”和“后天”兩大難題:沒有充分發育完全就來到人世,以致體重、身長不達標且臟器發育不佳,什至面臨生命威脅;后天的生長發育可能“跟不上趟”,出現宮外發育生長遲緩現象。
童笑梅表示,近年來,發達國家超低出生體重兒存活率已達80%-90%,而隨著我國圍產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早產兒綜合救治水平的提高,北醫三院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存活率已達到了72%。
童笑梅還強調,要在早產兒住院期間定期開展家長教育與培訓;出院之前,綜合評估患兒的心、腦、肺、消化、視力、聽力、血液等各系統器官功能,教會父母如何照顧孩子生活,并且幫助父母樹立信心,建立兒童保健檔案;出院后定期隨訪,對患兒進行全面指導。
童笑梅表示,早產兒的生存與成長需要醫生、家人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力求幫助孩子和家庭將早產的不良后遺影響降低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