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20日,衛生部、財政部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旨在動員推進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績效考核。自實施兩年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已覆蓋我國13億人口,其中兒童、孕產婦、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然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表示,一些地方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健全、責任不明確、工作方案不細致等問題,導致操作性差。另外,一些地方在資金配套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況,甚至出現擠占、挪用資金的現象,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力。此外,一些地方在服務提供方面存在不規范的現象,服務數量不足,甚至弄虛作假,導致服務效果大打折扣。
為解決這些問題,張茅強調加強績效考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今年,衛生部、財政部決定委托衛生部項目資金監管服務中心作為第三方,組織專家對各地2010年項目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考核重點包括組織管理情況、資金管理情況、項目執行情況以及項目實施效果。
具體來說,考核內容包括組織管理情況,包括項目實施的組織結構、管理流程、制度安排等;資金管理情況,包括資金籌集、撥付、使用、核算等;項目執行情況,包括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項目實施效果,包括居民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知曉率和滿意度等。
張茅指出,績效考核結果將對項目實施起到重要指導作用,有助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工作,以實現項目的高效運作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