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老司機”啊,就算你有張藝謀之才,也不能這般“指導”顧客裝病吶。近日,有成都市民反映,市內的一些藥店“教”顧客裝病,通過在線“微問診”與醫生視頻,輕易拿到處方,順利在該藥店買到了處方藥。華西都市報記者暗訪調查發現,一些連鎖藥店,甚至”指導“成人顧客通過“微問診”的方式拿到給未成年人服用的處方藥。
背景介紹:遠程問診、電子處方
據了解,為了方便市民購買處方藥,2016年11月開始,成都市食藥監局在全市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開展了電子處方試點工作。涉及全市近3700家零售藥店。按當時媒體報道,只要患者通過該PC微問診終端選擇科室后咨詢對應的后臺醫生,健康咨詢、處方開具、處方審核、藥品購買可一步完成。
然而,一些藥店在半步時就鉆了空子。“藥店教我裝耳朵疼,好給娃娃買處方藥”。市民鐘女士的孩子有中耳炎。前不久,醫院開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滴耳液用完,為省去再到醫院問診的麻煩,鐘女士決議到樓下藥店去看看能否買到該藥。
到店后,店員告之:該款滴耳液屬處方藥,需拿到醫生開的處方才能買。正準備離開時,店員告訴她,若沒有處方,可免費通過藥店的“微問診”系統與藥店合作的醫生進行在線視頻診療,開一個處方。
鐘女士覺得不可思議,轉身離開。“感覺這個藥店有點歪,藥買了都不敢用”。
記者調查:教顧客裝病的藥店
記者稱要給家中喉痛發炎的15歲弟弟買抗生素阿莫斯林,得知沒有處方后,店員示意記者通過微問診視頻讓醫生開處方。店員指著貼在“微問診”儀器上的紅色數字“18-65歲”說到:“未成年人不能視頻買處方藥,你跟醫生說是你自己喉嚨痛”。說著,店員拿起儀器上的聽筒,點擊在線醫生。
接通后,醫生簡單問詢年齡和病情后,就開好了處方藥。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
地點:成都北順城街的一家連鎖藥店
記者稱要給家中喉痛發炎的15歲弟弟買抗生素阿莫斯林,得知沒有處方后,店員示意記者通過微問診視頻讓醫生開處方。店員指著貼在“微問診”儀器上的紅色數字“18-65歲”說到:“未成年人不能視頻買處方藥,你跟醫生說是你自己喉嚨痛”。說著,店員拿起儀器上的聽筒,點擊在線醫生。
接通后,醫生簡單問詢年齡和病情后,就開好了處方藥。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
地點:如是庵街的一家藥房
店員同樣示意記者可以通過謊稱自己生病,通過“微問診”為家人購買處方藥。
通過記者連日調查發現,至少有5家藥店存在相似情況。
地點:安居街天涯菜市場旁的一家藥店
店員明確表示,沒有處方不賣處方藥。
成都食藥監:市民遇違規銷售處方藥可舉報
有藥店負責人曾向記者表示:“成都市食藥監局和衛生局都有要求,市民購買處方藥需要提供處方,藥店銷售的處方藥數量和處方要對的上,否則被查到要處罰”。
開展遠程問診的相關地區
據了解,在國家大力推行分級診療制度的背景下,網絡醫院入駐社區、藥店、基層醫療,可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方便群眾就近就醫買藥、降低醫療成本。
2015年8月,貴州省發起大健康產業的探索,即“醫療機構+藥店+網絡平臺”模式,依托實體醫院,實現網絡問診,醫生可以為遠程互聯網另一端的病人開處方。
2016年11月的深圳高交會上,有企業推出“社區網絡醫院”,并通過與獲得醫生處方權的遠程診療平臺合作,開展看診、健康檢查和開立處方的醫治診斷活動,只需10分鐘就可看病拿藥。
2016年12月,濟南試點推行“微問診—遠程醫藥咨詢終端”,在藥店就可直接開處方。
只是,這些地區的個別藥品零售企業是否也會“教”顧客“演戲”以騙取醫生處方,就有待市民和相關機構監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