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最新公示顯示,百濟神州遞交了BGB-16673薄膜包衣片的臨床試驗申請,并獲得受理。公開資料顯示,BGB-16673是一款靶向BTK的蛋白降解劑,正在澳大利亞開展針對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的1期、開放標簽、劑量遞增和擴展研究。值得一提的是,BGB-16673也是百濟神州首個基于其蛋白降解CDAC技術平臺開發且進入臨床階段的在研產品。
蛋白降解療法的原理是將特定蛋白與添加標簽的泛素連接酶連接在一起,為這些蛋白打上可回收的標簽,將它們運送到蛋白酶體系統中進行降解,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設計上,蛋白降解療法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端是結合靶蛋白的配體,另一端是結合泛素連接酶E3的配體,兩個配體通過連接子(linker)相連。
根據百濟神州先前發布的公開資料,百濟神州基于蛋白降解技術,開發了一種名為CDAC的平臺技術,能夠靶向難以成藥的靶點或突變蛋白。該技術平臺的差異化優勢在于,可利用更廣泛的E3泛素連接酶,減少劑量限制性毒性,克服與E3相關耐藥等。目前,百濟神州已建立多個CDAC產品管線,BGB-16673就是其中進展最快的一個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BGB-16673是一款靶向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的蛋白降解劑。BTK是胞質內非受體型酪氨酸激酶TEC家族中的一員。理論上,針對該靶點開發的BTK抑制劑,有望通過阻斷B細胞受體誘導BTK及其下游信號通路的活化,從而導致B細胞生長受抑和細胞死亡。因此,BTK已被認為是血液腫瘤和免疫疾病治療中前景廣闊的靶點。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BTK抑制劑成功開發并上市,其中就包括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澤布替尼。與此同時,業界也在致力于開發新一代BTK靶向藥物,其中BTK靶向蛋白降解劑也是目前該領域的重要研發方向之一。BGB-16673正是這樣一類療法。
臨床前顯示,BGB-16673能克服C481S耐藥,有望突破患者對澤布替尼和其他BTK抑制劑耐藥性的問題。同時,該產品具有良好的藥理學特性、生物利用度,以及高選擇性、有效性和較長的半衰期。在動物實驗中,BGB-16673耐受性良好。
總之,百濟神州在治療癌癥和免疫疾病領域的新藥BGB-16673具有良好的前景。它有望克服現有治療方法的局限性,為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選擇。在臨床開發過程中,BGB-16673還需經過更多嚴格的驗證和試驗,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