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我國啟動了“重拾行走計劃”(Walk again project, WAP),該計劃利用革命性的腦機接口技術幫助截癱患者恢復運動機能。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150名來自近20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加入該計劃。憑借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類腦智能臨床轉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類腦智能中心)的獨家授權,我國成為亞洲唯一的WAP中心,將與全球研究者共同努力,為全球脊髓損傷患者重拾行走能力提供支持。
脊髓損傷是指因創傷等因素導致的軀體感覺、運動或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每年新發病例在40至80例/百萬人之間。脊髓損傷患者常為青壯年人群,因病致殘、因病致貧現象嚴重,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2014年巴西世界杯開幕式上,一位截癱9年的患者在WAP項目的幫助下實現了站立、行走,并開出世界杯第一腳球,令世界矚目。
通過腦機雙向接口系統的訓練,患者可以借助外界力量進行行走和站立。腦機接口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有望幫助脊髓截癱患者恢復運動技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患者通過腦電信號控制外骨骼裝置活動,借助外界力量進行行走和站立。同時,WAP項目初步的臨床實驗表明,長時間使用外骨骼機器人進行訓練后,截癱患者下肢的運動和感覺功能有恢復。這顛覆了以往的認識,過去認為截癱一旦診斷后,患者的雙下肢機能基本不存在恢復的可能性。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作為中國神經科學的初創基地和培育神經科學人才的搖籃之一,集神經科學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此次“重拾行走計劃”落戶于該醫院,必將為中國截癱患者帶來福音。
2月6日下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舉辦了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類腦智能臨床轉化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重拾行走計劃”啟動會。類腦智能中心依托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強大的神經學科優勢,立足于類腦智能,致力于通過類腦智能手段研究和解決神經系統相關的疑難問題。以腦電信號分析技術、神經影像技術和深度學習技術為橋梁,尋求在高級腦功能保護、癲癇、認知疾病、神經血管和神經腫瘤等方面的重大原創突破。
類腦智能中心和WAP項目負責人、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與美國杜克大學的Miguel Nicolelis教授簽署了“技術獨家授權”合作框架。基于該框架,宣武醫院將成為亞洲首家加入到WAP這一代表全球性腦機接口技術最高水平項目的機構,雙方將建立聯合實驗室,探索外骨骼機器人在截癱患者康復中的具體應用。
長期以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以神經科學和老年醫學為特色,是中國神經科學的初創基地和培育神經科學人才的搖籃之一,集神經科學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是我國神經科學領域重要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