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公立醫院持續擴張,增加床位,控制過度膨脹的聲音再度響起。有學者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出現過像我國這樣醫療行業三級醫院規模越來越大。公立醫院越做越大,近期東莞出臺《東莞市建設區域中心醫院行動計劃(2018-2022年)》,計劃5年內建成5所三甲醫院。青島也明確未來幾年,建成11家三甲醫院,總床位數逾萬張。
那么,為什么公立醫院越做越大呢?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提出,這是因為超過3000張病床的醫院幾乎全在中國大陸,而且全是公立醫院,全世界私立醫院很少有超過1500張床的。他認為,公立醫院規模越大,意味著巨額財政投入將被這些公立醫院吞噬。住院人次越來越高,意味著巨額財政投入將被這些公立醫院吞噬。
目前,中國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都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過度住院現象。民營醫院發展困局前一段時間,國家陸續釋放聲音,支持社會辦醫。有論者分析,民營醫院在數量上超越了公立醫院,意味著民營醫院的最好時代來了。然而,按照現在公立醫院的體量和質量,在趨向更好的醫療服務的基礎上,民營醫院在患者爭奪戰中,往往會敗下陣來。為了贏得戰爭,必須在人才和醫技上奪得先機。
那么,醫院規模多大才合適呢?事實上,這些年國家和省市也出臺了多個政策嚴格控制醫院規模。比如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兑庖姟芬螅瑥膰揽刂乒⑨t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備,對超出規模標準的要逐步壓縮床位??刂乒⑨t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10%。醫院規模多大才合適?2016年國家衛計委公布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16-2020年)》給出了這樣的答案:2020年,我國醫院要達到4.8萬家,其中,公立醫院3.3萬家、社會辦醫院1.5萬家;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張??h辦綜合性醫院適宜床位規模為500張,市辦綜合性醫院適宜床位規模為800張,省辦及以上綜合性醫院適宜床位規模為1000張。
讓患者從醫院走出來,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似乎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評判指向,那就是床位數量。其中的利益牽扯,或許和醫保資金有一定的關系。近期,安徽某醫院騙保事件被媒體曝光。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全國騙保的一個小縮影。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類似的事件都會存在,制度或者監督只是在盡可能縮小到最低程度。個別地區,簡直是一床難求。需要住院的沒病床,不用住院的,卻賴在病床上。有人說,如果不是住院才能報銷,相信很多人都選擇不住院。去年年底,美國兩屆前總統醫療體制改革顧問、賓夕法尼亞大學醫療倫理與政策學院副院長兼主席Ezekiel Emanuel也表示,“中國住院的人太多了!”Emanul援引數據說,在衛生總支出用于醫院服務上的比重,德國只有29%,美國只有32%,而中國占了65%。他建議,應讓更多的人從醫院里面走出來。這就需要配套設施,鼓勵醫生開設自己的診所,把患者從醫院中分流出來,以及建立更多家庭護理的體系和醫院之外理療的機構。按照這種思路,將要減少人們對醫院資源的過度依賴。如果真的如此,那就得進行資源重構,只不過,對于醫改多年的中國來說,能否彎道超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