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人體皮膚上培養有益菌,使個體化治療皮膚病(如濕疹)成為可能。
最新證據表明,微生物群落中的有益菌可用于治療有害菌引起的傳染病。目前,一些有害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日益增強,這可能是抗菌藥物研究的一個新方向。
每個人的皮膚上都附著著大量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兩者的比例也大相徑庭。過敏性皮炎是最常見的一種濕疹,具有炎癥和疼痛的癥狀,影響著近1800萬美國人。有益菌比例失衡可能是部分人群過敏性皮炎的原因。
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皮膚科醫生理查德加洛(Richard Gallo)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患有這種濕疹的患者皮膚上有很多細菌,但它們不是有害細菌,但目前原因還不完全清楚。”
為了找出這些細菌群的組成,加洛和他的團隊檢查了30名健康人和49名濕疹患者的皮膚培養樣本。
在測試了數千個菌落后,他們發現健康人的皮膚富含兩種細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這兩種細菌都能抵抗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有害細菌,是超級耐藥菌MRSA的前身。
研究小組對患者的手臂洗液進行了處理,使其皮膚上附著的有益菌數量(每平方厘米約10萬個菌落單位)與健康人相同。僅24小時后,2名患者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消失,而另外3名患者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明顯減少。
除了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的減少,研究小組沒有公布濕疹的癥狀是否得到緩解,但他們認為他們已經掌握了這種治療的基本原理。
另一個好消息是,與廣譜抗生素相比,這種治療方法只能通過特定菌株的培養來針對有害細菌,不同于抗生素‘好壞兼殺’。
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本文來自生物谷。更多信息,請下載生物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