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李克強總理的批示下,國務院發布了2017年最重要的醫保政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055-79000的出臺,無疑將進一步加快醫保支付的改革進程。
《意見》 中重點明確了五點:
一是實行多重復合醫保支付方式;
二、重點推行按病種付費;
三、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群體付費試點;
第四,完善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付費方式;
五、加強醫療保險對醫療行為的監管。
就是李總理講的第三點:按病種付費。
DRG控制收費,從付費方式上控制收費。
DRG的全稱是“根據疾病診斷分組”。根據住院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方法的復雜程度、診療資源消耗(費用)、并發癥、年齡、住院轉歸等因素,將患者分為若干個“疾病診斷相關組”。分組打包確定價格、費用和醫保支付標準。
DRG和按疾病付費有很大區別。
現在很多藥企不關心DRG的試點和推廣,認為和按病種付費沒太大區別。現在按病種付費已經被醫生和醫院用各種“有效”的方式拆解了,基本不影響藥企的藥品銷售。
DRG是一種費用標準,根據分類標準將疾病分為不同的組,并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確定。每個分類組的組內同質性和組間差異性都非常明顯,任何疾病都可以明確歸屬于某個特定的群體,而不能歸屬于其他群體。單病種側重于某個疾病本身。由于同病的定義、名稱和診斷標準不統一,同病費用的統計特征不突出。
以上內容可能過于專業和學術。那么,我們簡單分析一下DRG對醫藥企業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史立臣總結了DRG對藥企的幾個影響:
1. DRG是一個龐大的信息平臺系統,對醫生用藥把控力度非常強
其實單病種付費是可以按照目錄操作的。即使單病種分類不清,或者醫生故意使用某家藥企的產品,很多醫院或者監管機構也是一頭霧水,很多情況下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現在很多醫院因為單病種付費不明確,不得不把成本控制下放給科室,科室會承擔單病種超額成本。于是,科室人員會在周末或者時間節點一起算賬,看看醫生的處方是不是開多了,病人是不是開多了。如果結束了,大家都分攤,或者給患者減少用藥。
在DRG的領導下,該系統將密切監控醫生用藥的傾向。對于一些使用輔助藥物的醫生來說,很容易被抓到蹤跡,或者傾向于使用價格高的藥物,也很容易被抓到。
這就導致通過商業賄賂來增加銷量的途徑變窄了。
2.藥企的產品能否低價高質量,是DRG大量使用的關鍵
目前存在藥品價格高、質量低的現象。
因為國家對藥品生產的管理不是很嚴格,雖然有些藥企生產了假藥,或者沒有按照GMP要求生產出不合格的藥品,但基本上處罰很少,整改后就放行了。所以我國藥品生產質量問題頻發,有些藥品用起來就跟沒用一樣。
在DRG治下,你的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醫生用后療效差或者沒有療效。然后基本上這個產品就取消了,你給錢也沒用。因為在DRG系統的監控下,費用始終是受控的,醫生需要對病人進行有療效的治療。所以醫生不會涂抹這款產品,同時DRG系統會自動判定這款產品有問題,所以會下架購買。
一旦你被DRG淘汰,你將很難再進入。
3.按照疾病構建的產品群的專科類藥企,將最大限度受益
DRG根據疾病診斷進行分組。對于藥企來說,是有效的按病種分組用藥。
幾種有效的藥物可以分為一組。
例如,眼科產品,一家專門生產眼科藥物的制藥公司,可以設定不同的有效藥物u
未來醫保目錄和藥品采購會隨著DRG發生很大變化,一些醫保控費企業、采購部門甚至商業保險都會加入進來,形成真正的DRG體系。這就導致藥品采購基本都是按病種進行,因為這樣更簡單,效果更好。
所以目前來看,藥企最好是跟隨國家未來的大政策,通過疾病產品群來布局產品策略。他們不能再玩單品,單品很難和產品群競爭。
4.醫藥配送體系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如前所述,DRG是一個系統,一些醫保控費企業、采購部門甚至商業保險都會加入進來,這就導致了DRG系統要考慮配送和存儲的成本以及配送的有效性。
一旦DRG體系考慮配送倉儲成本和配送有效性的問題,DRG體系的各個節點企業就不再單純看配送企業是國企還是政府相關企業,而是會考慮倉儲配送成本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導致他們更關注配送倉儲成本,而不是其他。
筆者史立臣認為,如果第三方物流企業或快遞企業的配送成本很低,會首選DRG系統。
需要明確的是,DRG體系中的各個節點將不再是單純的衛計委系統,其他擁有話語權的企業,如醫保管理部門、商業保險、醫保控費企業等,將會發揮主導作用。
5.藥價將持續性走低
這是很清楚的。DRG系統正在考慮成本,它肯定會繼續擠壓藥品價格。
但是國家要注意,一些低價藥,或者一些常用藥,一定要搞清楚成本構成,否則低價低質的情況還會繼續出現。畢竟國家對藥品質量的管理還是很松的。
總之,國家發現了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付費方式的種種弊端。同樣清楚的是,一些醫生讓病人購買處方以外的藥物。如果國家強制將DRG的核心內容印在病歷或其他針對患者的宣傳內容上,作為購買藥品選擇越來越多的患者,他們會自發抵制醫生讓患者購買處方以外藥品的行為,這將使一些企業吹噓的所謂“院外售藥”化為烏有。
作者:史立臣,第三方醫療服務系統maxcolla(微信官方賬號)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