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人乳頭瘤病毒病毒時,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女性宮頸癌,而男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很少受到關注。事實上,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病毒。
在全球范圍內,女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率峰值為24%,男性生殖器人乳頭瘤病毒總體感染率高達45.2%。男性生殖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率高于女性,尤其是未行割禮、艾滋病毒陽性和有同性性行為的男性。
HPV感染不分男女
大多數人無明顯臨床表現
“談到宮頸癌,每個人可能都認為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女性的事情,所以男性不必擔心。但事實上,人乳頭瘤病毒不僅讓女人痛苦,男人也不能獨善其身。”中華預防醫學會副秘書長張玲進一步表示,“由于人乳頭瘤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是性傳播,在全球范圍內,男性生殖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率高于女性,這說明男性作為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也要做好預防工作。”
人乳頭瘤病毒在中國被稱為人乳頭瘤病毒。目前,科學家發現人乳頭瘤病毒有200多種,其中約30-40種會感染生殖器黏膜和皮膚。感染部位包括肛門和直腸、女性子宮頸、陰道和外陰、男性陰莖和陰囊等。一些人乳頭瘤病毒病毒也會感染口腔、咽喉和其他部位。
研究表明,超過98%的宮頸癌是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感染引起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集團、中國醫學科學院國家癌癥中心/腫瘤醫院研究員喬教授進一步解釋說:“女性受害更大,主要是因為女性子宮頸的特殊結構,它是鱗狀細胞和柱狀細胞的交界處。在那個地方,細胞增殖非常活躍,容易受到外來微生物和致病因素的干擾和干擾,所以容易引起病變。而男同性戀的生殖器官是沒有鱗柱界限的,所以男性陰莖癌相對比宮頸癌少。”
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臨床防治室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所)研究員、主任醫師介紹,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后,大部分人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稱為亞臨床感染。成為亞臨床感染后,患者的皮膚和粘膜是正常的,但如果做人乳頭瘤病毒核酸檢測,就會呈陽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多數人沒有臨床表現,但具有傳染性。同時,部分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如尖銳濕疣,甚至發展為腫瘤。
HPV可防可控
接種HPV疫苗后仍需定期檢測
實際上,人乳頭瘤病毒是可防可控的。
人乳頭瘤病毒根據其致癌性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常見的低風險類型包括HPV6和人乳頭瘤病毒V11,它們主要導致良性生殖器疣。常見的高危型有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可能引起宮頸癌、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
通常,人們認為HPV疫苗是宮頸癌疫苗。其實HPV疫苗的預防范圍更廣。不僅能預防宮頸癌,還能預防肛門癌、頭頸部腫瘤、陰道癌、外陰癌等。由其他人乳頭瘤病毒病毒感染引起。此外,它還可以預防尖銳濕疣等。
“世界衛生組織在預防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方面有很多共識,并同意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和其他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喬林友說,人乳頭瘤病毒病毒一旦暴露,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很難將其從體內完全清除,只能靠自身免疫能力清除。但有10%的人無法自行清除,病毒會在體內長期存在,與人體共存。
據了解,目前全球上市的人乳頭瘤病毒預防疫苗有三種:二價、四價和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價”代表疫苗可預防的人乳頭瘤病毒病毒類型數量。國際研究數據顯示,二價和四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可預防約70%的宮頸癌,九價HPV疫苗覆蓋率高達92%。
然而,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接種只能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但并不意味著宮頸癌將被消除。專家建議,常規宮頸癌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監督系研究員崔教授表示,對于女性來說,主要是從宮頸癌預防的角度出發。對于20-30歲的女性,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應該每三年進行一次,對于30-65歲的女性,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應該每五年進行一次。對于男性,沒有推薦人乳頭瘤病毒篩查的具體指南。但當男性出現一些相關的危險行為或可疑的癥狀和表現時,就要定期檢測。
此外,據喬介紹,目前,九價疫苗在中國男性的臨床試驗正在籌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