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藥脈通消息,28日,一張被網友曝光的斷貨通知照片刷遍了朋友圈。
通知稱,某醫院感染性疾病門診兩種常用乙肝治療藥物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斷貨,原研藥全部斷貨,分別是中美施貴寶的博路定和葛蘭素史克的Vereid。
眾所周知,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是4個7個品種,入選企業分別是鄭達天晴和成都貝特。
鄭達天晴恩替卡韋分散片0.5mg,中標價格為0.62元/片,降幅達95%。
成都貝特的富馬酸替諾福韋酯片300mg中標價格為0.59元/片,降幅達96%。
這一降價,瞬間讓業界一片嘩然。
現在4 7成果剛剛進入落地階段,這里就來了未選原研藥的斷貨。這是怎么回事?
根據各地47落地文件,要求保持非中選藥品與聯合采購(或上海)形成的梯度降價結果的價格聯動。
筆者查詢了上海已經分級的藥品,發現葛蘭素史克的富馬酸替諾福韋酯片(300mg)和中美施貴寶的恩替卡韋片(0.5mg和1mg)都已經分級。價格如下:
對比4.7%的價格可以發現,原研藥的價格仍遠高于梯度降價后的4.7%。
據知情人透露,原研藥斷貨可能有三個原因。
一是企業主動斷貨。由于試點地區的醫院會在4月7日之后首先保證中選品種的消費,這個市場可能不是企業的主戰場,因為價格懸殊太大。原研究企業可能暫時專注于院外市場,如零售藥店;
二是醫院主動缺貨。4/7之后,試點地區醫院必須保證入選品種的用量,才能考慮未入選品種。目前處于4月7日剛剛登陸的階段。為了更好的推進帶量采購,原研藥做完后可能暫時不采購。
第三,在目前不成功的品種降價壓力下,企業打算徹底放棄這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醫保局出臺的帶量采購最重要的配套措施之一,就是通過醫保支付標準和中標價格相結合的方式,強制未中選產品降價。
據Cyberblue統計,截至目前,上海、遼寧、深圳、廣州、四川、天津等省市已陸續下發文件,要求4 7款未中標產品降價。一些地區已經落地,甚至撤銷了大量藥品的資格。
隨著4月7日的落地,對于未入選的產品,無論是國產還是原研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降價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4 7沒有選中的產品會暫時缺貨,不供貨,或者完全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