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浙江,人們的印象不僅僅是富裕的經濟、優美的環境、改革的源頭,還有科技、互聯網、健康等元素。
浙江是中國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在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民營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騰飛,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浙江經濟”。
近年來,隨著新醫改的推進,浙江省的大健康產業也如火如荼。產業發展隨著環境不斷優化,結構更加完善,平臺更加強大。據初步統計,2017年,全省健康產業總產值6483億元,增加值2597億元,占GDP的5.0%,上市公司79家。
另一方面,我國人民的消費水平日益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人口日益老齡化,健康服務需求將不斷擴大,大健康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這種情況下,浙江省也將大健康產業作為該省發展的最重要領域。目前,本省不僅有很多傳統企業為大健康產業尋求新方向,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涌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醫療服務、新診所等。這些最熱門領域的底層思維邏輯已經開始豐富浙江健康產業的結構,引領其成為全國健康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產業繁榮的背后,是浙江用好了“特色健康小鎮——示范基地3354重點企業3354重點項目”。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全省健康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4%,健康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8%。全省主體實力全國領先,大健康上市公司79家,居全國第三。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支撐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柱產業。同時,健康產業模式不斷創新,初步形成了以“一批特色小鎮、一批示范基地、一批骨干企業、一批重點項目”為發展載體的產業布局。
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些夾子。
2年9個特色健康小鎮總投資超243億,重在政策支持和民眾需求
黨的十九大后,“健康中國”成為中國發展的核心理念,健康產業將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同時,國家“特色小鎮”戰略的實施以及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鼓勵當地“特色小鎮”的建設。政策支持和公眾需求的雙重機遇催生了一批“特色健康小鎮”。
浙江省106個創新型特色小鎮中,健康小鎮9個。2015-2017年累計完成投資243.49億元,占總投資的46.7%,其中特色產業投資746億元,占79.8%。從企業投資結構來看,軟投資占比較高。僅2017年,健康特色小鎮企業軟投入就高達13.6億元,平均每個小鎮軟投入1.7億元。產融合作進一步加強,實現了健康小鎮和金融小鎮的協調發展。如圖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健康城鎮是一組新興的充滿活力的城鎮,主要涉及醫藥、醫療保健、文化旅游、體育休閑等。實現多元化的產業發展;立足特色產業,融入新運營模式,結合“互聯網”大健康產業新業態;注重科技創新,廣納人才,加大軟實力投入,凝聚核心競爭力;結合交通、人文、地理優勢,發展旅游產業,帶動經濟鏈條。
以鑒湖-科顏氏運動休閑集群為例,這是一個以運動休閑為核心的健康產業體系。該地區具有發展高等教育的物質基礎和區位優勢
度假村通過運動休閑帶動整個健康產業的發展。度假區主要項目有:東方山水一期、二期、天馬F2賽車場、喬波冰雪世界、若航直升機場、鑒湖高爾夫球場、浙江伊藤足球發展基地等。這里山清水秀,生機勃勃,東方山水成為一個生態大公園,成功打造為國家4A級景區;天馬F2賽道基于國際汽聯級標準,已成功舉辦多項國際賽事。喬波冰雪世界是中國唯一的室內滑雪場,已成為浙江冬殘奧會滑雪訓練基地。若航直升機場實現了紹興人的藍天夢;建湖高爾夫球場連續七年被評為“國際錦標賽級別的中國十佳高爾夫球場”;伊藤足球發展基地旨在普及足球運動,推廣足球文化。
未來,鑒湖旅游度假區將著力構建以運動休閑產業為核心的健康產業體系,引進養老、生物醫療等健康產業項目,豐富健康產業項目布局,力爭成為集運動、休閑、養生為一體的長三角旅游度假區。
示范基地總產值885.3億元,投入經費最多的是中國硅谷嘉善科技園
據相關數據顯示,浙江省共有17個健康產業基地被列入“四個一批”培育名單,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區。2017年,健康產業示范基地總產值885.3億元,平均每畝產值191.4萬元;省級重點項目44項,吸引國家級人才81人,省級人才90人,科研實驗經費占10.9%。
在這些健康產業基地中,總產值排名前三的是新昌、杭州灣上虞和莫干山。畝產值前三名分別是上虞、杭州灣、東方健康產業園、新昌高新產業園。基金前三名分別是中國硅谷嘉善科技園和安吉莫干山健康醫藥產業園。全省健康產業基地70%以上是醫藥和保健食品基地,其中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發展勢頭良好。
以硅谷嘉善科技園為例,深耕人工智能和健康醫療產業。園區成立于2013年5月,規劃面積5.57平方公里,輻射面積10平方公里。它倡導低碳、優質、創新、綠色、包容的發展理念。立足產業基礎,吸引高端人才,打造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雙基地。
在這個園區里,深耕了人工智能和健康醫療兩大產業。目前,健康醫療項目的聚集效應已經初步建立。其醫療保健行業主要涉及體外診斷試劑、檢測設備植入物、影像診斷等領域。具體而言,健康養老產業基地的主要做法突出表現在完善政策、優化平臺、深化服務三個方面。
(1)完善政策,提供政策保障。2017年3月,嘉善縣發布《打造最優人才生態,促進縣域人才創業創新高地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人才新政32條,是歷年來針對性最強的人才政策。同時,園區也在不斷建立和完善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為產業人才創業創新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2)優化平臺,增加雙重吸引力。園區引進了生物技術、醫藥R&D、醫療服務企業等新型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通過孵化器模式形成孵化、轉化、產業化的功能疊加。同時,著力招商引資,引進產業化項目。如園區引進浙江藍一制藥有限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達3億多元。此外,園區注重以才引智,以賽招才。2016年,夢想中國智匯嘉善創業大賽持續三屆,已成功入駐硅谷8個健康醫療項目,引進6千名人才規劃專家。
(3)深化服務,優化創業生態。建立創新醫學綜合技術服務團隊
硅谷未來發展規劃將從醫療器械博覽會、企業和高層次人才引進、跨界交流、健康醫療領域拓展等方面進一步推動園區發展,打造最佳人才生態。
醫療健康重點企業,引領浙江省大健康產業的增長
去年浙江省納入統計的重點企業中,非醫療企業49家,社會醫療企業10家。其中,49家非醫療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顯示,主營業務收入由2016年的610.74億元增長至720億元,增長17.9%;稅收貢獻從2016年的51.2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63.58億元,增長24.1%。浙江新和成、浙江德安診斷、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浙江青聯食品是主營業務收入增幅超10億元的4家公司。浙江醫藥、浙江仙居藥業、浙江海正藥業稅收貢獻增加超過1.5億元,表現突出。
全省社會醫療服務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17年末,全省社會醫療機構總數15106個,其中社會醫院763個,分別比2014年增長17.6%和54.5%,社會醫療床位達到7.49萬張,分別比2014年增長95.6%和97.6%。公立醫院優質資源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新模式不斷涌現,在國內率先試點名人辦名醫,形成了康寧、舒蘭等有影響力的社會醫療品牌。
以康寧醫院為例,成立于1997年。是由當地民營精神病醫院發展起來的集“醫、教、研”于一體的精神健康連鎖醫院集團。2015年11月20日,“康寧醫院”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亞洲首家上市的精神病公司。目前,集團已運營41家系統醫院,開放床位8000余張,是全國唯一一家非公立三級甲等精神病醫院。
近日,溫州康寧醫院的發展和管理模式被美國哈佛商學院納入案例,成為國內首例醫院案例。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溫州康寧醫院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和亮點。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強有力的學科支撐。臨床心理學和行為醫學是我院的臨床特色學科。同時要加強幾個子專業的建設,構建完整的精神病學學科體系。
第二,前沿科研實力。2003年,該所引進海外博士研究帶頭人,成立溫州康寧精神衛生研究所,現已具備多項核心實驗能力。
第三,靈活的教育機制。醫院啟動精神科人才培養計劃,與多家醫院建立新的培訓合作,與溫州醫科大學聯合開設“康寧班”,定期為學生提供精神心理教學實踐機會。在人才招聘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引進的高級人才雙崗雙薪,編入溫州醫科大學全額事業編制,享受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薪酬制度實行國家事業單位雙軌制平行工資和年薪。
第四,一流的醫療服務。五星級酒店的硬件設施和專業的醫療服務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了有尊嚴的醫療服務。
2017年,康寧醫院啟動總部基地升級改造工程,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醫療、教學、科研提供了硬件保障。未來將力爭建立全國性大型精神健康連鎖醫療集團,通過新建、參股、投資、并購等方式,將溫州康寧醫院獨特的管理、技術、人文模式推向世界。
重點大健康產業項目,醫療類80個,社會辦醫類20個
“四個一批”服務清單共確定了1003項健康產業服務事項,其中醫療服務80項,社會醫療服務20項。工業服務項目分為醫療項目和非醫療項目。如下所示:
一、醫療項目。社會醫療項目20個,預計總投資10.1
以衢州市柯城區中藥產業醫古文化產業旅游綜合體項目為例,項目主線是結合浙江八味和神龍蝴蝶谷,構建全域旅游體系;以園區中藥材產業基地為基礎,以藥膳、藥物治療、老年保健、田園親子、美容健身、熏蒸保健等健康旅游產品為特色,以產、游、教、研為發展方向的旅游綜合體項目。
浙江神農蝴蝶谷項目以土地開發為基礎,是提升浙江省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有力探索,充分體現了企業、科技、市場的導向,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另一條道路。將傳統農村農田改造為高標準農田,將傳統零散農田改造為連片優質農田,努力將現有景觀、森林、湖泊、地道藥材主題公園建設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藥材公園。
總結:政策先行,落地配套如何做
浙江省“四個一批”發展載體成為健康產業發展的主陣地。自實施以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接下來,全省上下將共同努力,把“四個一批”發展載體推向新高地,具體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是規劃實施重點產業平臺能級提升工程。按照重點建設、分批推進的原則,集聚基礎扎實、條件成熟的健康小鎮和示范基地,建設1至2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健康產業集群。
第二,搭建強大的健康信息服務平臺。
1)全面推進“浙江健康云”建設,完善省級衛生信息服務框架,加快建設統一、權威、互聯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
2)加快健康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規劃建設浙江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
3)爭取國家健康大數據試點基地。
第三,研究突破制約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在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注冊審批、創新藥物、細胞治療臨床試點基地建設、大型醫療設備配置審批、重大項目新增用地計劃指標等五個方面,明確下一步政策突破的主攻方向,加強對健康產業重點行業發展的精準支持。
第四,研究制定健康產業人才建設專項政策。在醫療服務、老年保健、生物制藥三個方面,重點領域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促進健康產業相關領域人才聚集提供精準支撐。
五是研究建立健康產業發展監測評估長效機制。
1)完善健康產業監測評估體系;
2)建立健康產業“四個一批”數據定期報告、監測和評估的長效機制;
3)加強對健康產業發展動態管理的精準支持;
4)加強對健康產業“四個一批”載體的精準服務。
注:如文章涉及動脈網記者采訪的數據,受訪者提供并確認。
原標題:詳解:浙江健康產業總產值6483億,上市公司超7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