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即將結束,一年中最忙的時候Q4即將到來。醫療衛生企業各部門都在做最后的沖刺。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人才競爭愈演愈烈!
最近相對沉寂的醫療器械行業,醫藥行業可熱鬧多了:輝瑞山郭虹接替陸安邦出任武田中國區總裁;原北大醫藥董事長辭職,已擔任北大醫藥CEO 4個月的宋勁松走馬上任新董事長;諾和諾德中國區總裁已調任執行副總裁,繼任者尚未確定.
醫院
沃森合作終止后,MD Anderson成為新院長。
8月25日,美國第一家癌癥醫院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新院長被選出來了!董事會選擇了彼得皮斯特作為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新總裁。
MD安德森癌癥中心是世界公認的權威腫瘤醫院,享有世界聲譽,多次被評為美國最佳癌癥研究機構。
MD安德森癌癥中心前總統羅納德德平霍(Ronald DePinho)在其五年半的任期內,起初雄心勃勃,進行了旨在大大改善疑難癌癥治療的“登月計劃”。但由于員工的反對和金融危機,他逐漸陷入困境,并于今年3月離職。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底,MD安德森因巨虧裁員900人;今年2月,MD安德森宣布終止與IBM沃森醫療的合作。自2013年10月開始合作以來,MD Anderson已投資超過6200萬美元。合作終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沃森沒有達到預期,另一個是MD安德森管理不善導致巨額虧損。
新任院長彼得皮斯特(Perter Pisters)專門研究肉瘤和胃腸癌的治療。
從1994年到2014年,Perter Pisters在MD Anderson工作了20年,擔任MD Anderson六個區域癌癥中心的醫療總監,全球癌癥中心的臨床顧問,肉瘤外科的科長。在離開MD Anderson之前,他擔任區域醫療保健系統副總裁。
2014年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當院長。
醫學
Nokiang的Muzhong時代即將結束,41歲的印度人Vas Narasimhan成為他的繼任者。
9月4日,諾華公司宣布,現任首席執行官約瑟夫希門尼斯(Joseph Jimenez)將于2018年退休,年僅41歲的瓦斯納拉西姆漢(Vas Narasimhan)將成為新任首席執行官,自2018年2月1日起生效。在接手之前,兩人保持原有的職務。
隨著格列衛等血液腫瘤最暢銷藥物失去專利保護,諾華的銷售受到重創。此外,眼科業務愛爾康低于預期,仿制藥部門山德士已經面臨來自美國的價格壓力。Narasimhan目前是諾華的首席藥物開發官,并發誓要讓瑞士制藥巨頭恢復銷售增長。
Narasimhan擁有多重學術背景:生物學學士、公共政策碩士和醫學博士。
2002年畢業于麥肯錫;
2005年加入諾華,歷任諾華疫苗研發全球負責人,以及諾華疫苗北美區負責人、諾華疫苗與診斷美國區總裁、山德士制藥與腫瘤注射業務全球負責人、諾華首席藥物開發官。
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副總裁出任藥名碼首席運營官,加速了基因領域的業務。
藥明康德集團旗下企業藥明康德9月7日剛剛獲得2.4億美元B輪融資,用于加速基因大數據平臺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拓展。
9月14日,姚明明的名字被改變了。前首席運營官Alex Fowkes將被任命為姚明明首席戰略官兼業務創新執行副總裁,負責公司關鍵大型戰略項目的推進和實施。羅布布雷寧被任命為姚姚明明的首席運營官。
明明碼由藥明康德基因組中心和精準醫療大數據分析領導者冰島NextCODE健康公司整合而成,致力于提高
Rob Brainin在生命科學和基因組學領域擁有超過15年的產品開發、市場拓展和商業運營經驗,其深厚的基因背景將有助于藥品名稱的全球業務和商業運營。
在加入藥明康德之前,Rob Brainin先生曾就職于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公司,擔任生命科學和應用基因組學事業部副總裁兼總經理,此前曾擔任該公司基因芯片業務副總裁。
Rob Brainin先生曾先后在Gateway Computing、Invitrogen、Life Technologies和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等國際知名生物技術公司擔任領導職務。
輝瑞創新醫療中國區總裁山郭虹接任武田中國區總裁。
9月15日,武田制藥新興市場事業部總裁李嘉圖馬雷克(Ricardo Marek)正式向中國員工宣布,山郭虹(Sean)加入武田,擔任武田大中華區負責人兼武田中國區總裁,自9月18日起生效。Sean加入武田后,base在上海,直接向新興市場部門總裁Ricardo Marek匯報。
原武田制藥大中華區負責人陸安邦于8月8日正式宣布離職。他將離開工作了七年的武田,尋求外部發展機會。最后一個工作日期是9月29日。雙方有兩周的交接時間。
陸安邦擁有25年的制藥行業經驗。
1989年畢業于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后,他加入了一家英國制藥公司。
1994年加入施維雅,后升任施維雅中國總經理。
2011年加入武田中國,擔任總經理。
野口孝2017年卸任后,于1月接任武田大中華區負責人。
山是在華跨國制藥公司總經理級別中較年輕的一位,擁有20多年的制藥行業經驗。在加入輝瑞之前,山郭虹曾擔任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兼強生品牌經理。
洪山在輝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11-2013年擔任輝瑞中國特藥事業部總經理,使輝瑞抗感染藥市場份額從第二到第一;
2013年至2016年5月擔任輝瑞癌癥大中華區總裁,成功推動輝瑞靶向抗癌藥Xalkori在中國上市。輝瑞公司的靶向腎癌藥物Inlyta在國內上市時,從獲批到醫院開出第一張處方僅用了86天。
2016年5月升任輝瑞創新醫療中國區總經理,2017年5月辭職。
北大醫藥董事長、董事辭職,上任4個月的CEO宋勁松當選董事長。
8月9日,北大醫藥趙永凱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職務;楊曉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辭職后,兩人都不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8月29日,北大醫藥發布公告稱,宋勁松當選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宋勁松于今年3月28日辭任復星醫藥高級副總裁,4月接任北大醫療集團CEO。入職僅4個月就成為北大醫藥董事長。
北大醫藥與北大醫療的控股關系
宋勁松于2015年加入復星。在加入復星之前,宋勁松在GE工作了16年,從CT產品經理到大中華區副總裁、HCS中國區總經理。
擁有醫學和投資雙重背景的宋勁松說:“請給我一點時間,我會打造一個全新的北大醫學”。北大醫學未來應該會有很多變化。復星時期,復星醫藥是以并購見長的醫藥巨頭。現在宋勁松執掌北大醫藥和北大醫療集團,北大系醫療資產的相互整合可能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諾和諾德中國區總裁轉職,接班人未定
8月15日,Camilla Milla向員工宣布,她將辭去大中華區總裁一職,具體時間是今年10月1日。自10月1日起,柯米拉被任命為執行副總裁,負責諾和諾德的商業戰略和企業事務。作為這個新部門的負責人
2013年開始擔任諾和諾德東南亞地區副總裁。
2015年8月,升任大中華區總裁。
諾和諾德尚未宣布柯米拉的繼任者。
貝達藥業第三波高管離職!二號人物王印祥出走
8月21日,貝達藥業發布公告稱,其董事、總裁王、董事、副總裁徐素蘭“因個人原因”辭職。
這是貝達藥業自2016年11月上市以來的第三波高管離職潮:
第一波,2017年1月
副總裁兼銷售總監沈海蛟(曾任GSK、羅氏制藥銷售經理、銷售總監)辭職;
首席化學家胡紹靖(美籍華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原美國Neurogen公司高級研究員,美國糖尿病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五級)辭職。
第二波,2017年2月
導演孫志鴻辭職;
北京新藥研發中心副主任、監事長胡云燕辭職。
8月份剛剛離職的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2003年,王與丁烈明共同創辦貝達,持有貝達藥業5.84%的股份,是公司僅次于丁烈明的第二號人物,與丁烈明共同為公司實際控制人(間接持股10.79%),是貝達的明星藥物艾替尼的主要研發者。2011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離開北大后,王的主要工作是擔任北京嘉可思新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事杜瑩是再鼎醫藥的創始人,再鼎醫藥于2017年9月21日在納斯達克上市。杜瑩今后工作的重點應該是重新修好醫學。
副總裁徐素蘭長期擔任貝達藥業財務總監。
也就是說,短短八個月,兩位專家、三位主任、七位千人計劃關鍵人物相繼辭職!對此,北大董事長丁列明表示,人才流動很正常。只有流水才能不腐。
但是,北大的生意并不是很紅火。貝達過于依賴單一產品埃克替尼。然而,埃克替尼現在面臨著價格下降和銷售增長的博弈,以及進口藥和仿制藥的競爭。上半年,其凈營收出現下滑。同時,貝達藥業預計,新藥要到兩年后才能上市。
醫療
安圖生物獨董張國安辭職
7月26日,安圖生物獨立董事張國安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獨立董事職務,并辭去公司其他職務。
張國安,金融出身,注冊會計師、注冊評估師、注冊稅務師。經驗主要在會計事務和能源行業。張國安確認,他與公司董事會沒有不同意見,也沒有其他事項需要通知公司股東。
鑒于張國安先生辭去公司獨立董事職務,導致獨立董事人數不足董事會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安圖生物將按照有關規定盡快進行獨立董事的補選。在此之前,張國安將繼續履行獨立董事的職責。
人才逐漸成為“第一生產力”,掌握了人才就掌握了行業內的先機。
醫藥趨勢會關注大健康行業的企業高級人才動向。
注:本文為微信微信官方賬號MedTrend醫療趨勢原創稿件。轉載需要授權和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