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有超過2 . 5億人感染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長期HBV感染可導致嚴重的肝損傷,包括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60萬人死于HBV病毒感染。本文將介紹乙型肝炎的研究進展。
1. 普林斯頓大學開發出研究慢性乙肝的細胞培養新系統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很難在實驗室中培養HBV感染的肝細胞,因為當肝細胞從肝組織中分離出來時,其功能只能維持幾天。這使得開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藥物變得困難.最近,普林斯頓大學開發的一種新的細胞培養系統有望改變這種情況。本研究發表于2017年7月25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助理教授亞歷山大普洛斯(圖片來源:《普林斯頓雜志》)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助理教授亞歷山大普洛斯(Alexander Ploss)的說法,以前肝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共培養的系統有很多局限性:只有來自少數供體的細胞才能在感染后生長,感染最長可持續14至19天,還需要抑制抗病毒細胞信號通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Ploss博士的研究小組測試了一個不同的系統。他們將原代人肝細胞與非實質基質肝細胞共培養,其功能是支持肝實質細胞。當在涂有膠原蛋白的容器中培養時,這些共培養的細胞可以自發組裝成肝樣結構。這些肝樣結構可以持續感染HBV超過30天,沒有必要使用抗病毒信號抑制劑來抑制免疫反應。此外,該系統對來自不同供體的肝細胞有效,也適用于從長期感染者中分離出的HBV病毒。在過去,那些病毒比實驗室培養的病毒更難操作。
2. 大阪大學研究者用基因編輯技術清除HBV感染產生的共價閉合環狀DNA
當一些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時,會產生共價閉合環狀DNA(簡稱cccDNA),這些cccDNA會永久留在細胞核內。cccdna是具有三級結構的雙鏈環狀DNA,病毒需要cccdna來完成其復制周期。HBV的典型特征之一是cccDNA的產生。現有的治療方案難以有效和永久地從感染細胞中去除HBV的cccDNA,從而難以根除該疾病。
近年來,基因編輯“魔剪”CRISPR-Cas9可以在指導RNA(gRNA)的指導下有效地剪切基因,引起雙鏈斷裂和隨后的非同源序列末端鏈接(NHEJ),使編輯后的基因發生突變而失活。但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也令人擔憂。為了增強特異性,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單切口酶”nickase-Cas9編輯HBV的cccDNA,希望使其失活。Nickase-Cas9是Cas9酶的改進版本,它只包含一個催化活性功能區,其切口酶只能切割雙鏈DNA的一條鏈以產生切口。在實踐中,一對鎳酶-Cas9通常用于切割兩條DNA鏈。這種酶大大增加了基因編輯的準確性。
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論文中,第一作者、大阪大學研究人員Takeshi Kurihara等人針對HBV的多種保守序列區域設計了多個指導RNA,然后采用nickase-Cas9成功地切斷了HBV的cccDNA,抑制了HBV的復制。研究人員還發現,只有nickase-Cas9與病毒基因組結合,但它可以阻止病毒在被切割前復制。研究人員還在老鼠身上進行了動物實驗,并成功切割了HBV的基因組。該研究有望為HBV的治療開辟新的途徑。
3. Eiger Biopharma公司完成針對HDV的新藥的二期臨床實驗患者招募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引起的最嚴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它只發生在已感染HBV的患者身上,可嚴重加重肝損傷,加速肝纖維化和肝癌。約4.3-5.7%的慢性乙肝患者攜帶HDV。近年來,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受益于這兩種肝炎的抗病毒治療進展,但不幸的是,丁型肝炎(一種侵襲性肝炎)仍然缺乏批準的治療方法。
Eiger Biopharma是一家處于臨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開發罕見疾病的靶向治療。7月24日,他們宣布已經完成了一種治療HDV新藥的二期臨床試驗的患者招募工作。該試驗將測試聚乙二醇化干擾素1a(或“”)對患者的效果,并評估每周兩次皮下注射該藥物48周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療效。臨床試驗將在新西蘭、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進行,共有33名患者參加。臨床研究的結果將于今年第四季度提供。
聚乙二醇化干擾素1a是一種新型干擾素,可以刺激宿主的免疫反應,這是在病毒感染期間保護宿主的關鍵。與干擾素靶向的型干擾素受體不同,干擾素的靶點是型干擾素受體,在肝細胞中高表達,但在造血和中樞神經細胞中表達有限。這種不同的靶分布可以減少脫靶效應并提高藥物耐受性。雖然Lambda不使用干擾素的受體,但通過干擾素或干擾素受體復合物的信號轉導也導致相同的Jak-STAT信號轉導級聯的激活。
Eiger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大衛科里(David Cory)表示,“Eiger現在有兩種抗HDV產品(lonafarnib和Lambda)在開發中,包括口服和皮下藥物,可以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希望未來可以為醫生和患者提供HDV治療的多種選擇。”
4. FDA認為Dynavax乙肝疫苗有效,但安全性仍需觀望
根據FDA 7月26日發布的報告,Dynavax Technologies公司開發的實驗性乙肝疫苗Heplisav-B是有效的,但其安全性需要更多的考慮。接受這種疫苗的患者的死亡人數和嚴重心臟病的發病率高于對照組。但是,心臟問題的總體數量和發生率相對較低,心臟并發癥的評估方法存在局限性:“數據不足以表明疫苗引起的心臟問題是肯定的”。最近,專家將討論是否批準該疫苗上市。因為安全問題,FDA已經拒絕了這種產品兩次。如果這次疫苗能獲批,對乙肝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HEPASAV-B疫苗旨在增強人體對乙肝病毒的免疫反應。Dynavax公司認為,在Heplisav-B實驗組中觀察到了更多的心臟病病例,因為對照組中發生心臟問題的病例比預期的要少,這使得相比之下,Heplisav-B實驗組似乎出現了更多的心臟問題。FDA的一位心臟病專家認為這一理由“合理”,并建議在產品標簽上注明這一差異,并在產品進入市場后繼續進行安全性監測。然而,另兩位FDA心臟病專家持保留意見,認為Heplisav-B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調查。
5. 楊森達成合作協議,開發乙肝疫苗
巴伐利亞北歐制藥公司宣布與讓桑制藥公司合作開發新藥。讓桑可以利用巴伐利亞北歐公司的MVA-BN技術開發一種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
MVA-BN是巴伐利亞北歐的疫苗研發平臺,可以有效針對多種傳染病,甚至癌癥。它使用滅活的改良安卡拉痘苗病毒。這種病毒的優點是不能在接受疫苗的個體中復制,所以病毒不能在個體中傳播,帶來了很好的安全性。在接受該公司疫苗治療的7600多人中,近1000人的免疫系統有缺陷。好在這個平臺研發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我們的目標是找到一種控制病毒的方法,找到一種防止疾病發展的方法,并為艾滋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帶來一種功能性治療,這樣患者就不需要接受終身治療,”讓桑傳染病和疫苗部全球R&D主任約翰范霍夫博士說。“全球有2.5億乙肝患者和3700萬艾滋病患者。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
根據目前的協議,讓桑將進行所有的臨床開發,以及隨后的潛在注冊和營銷。
參考資料:
[1]普林斯頓研究人員報告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新系統
[2]通過表達鎳酶和核酸酶死亡案例9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
[3]艾格生物制藥公司完成了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在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二期LIMT HDV研究的注冊
[4] Dynavax乙肝疫苗工程;引發安全問題:FDA
[5] JJ與巴伐利亞北歐集團簽訂了一份擴大的疫苗協議,為艾滋病、乙肝項目支付了4300萬美元
關注【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