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是南京六合區東溝中心小學的一名四年級女生,她是一個不幸的孩子,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她6歲那年,母親因舊病復發,磕倒在磚塊上離她而去。為了減輕打工的父親和體衰的爺奶負擔,懂事的她早早做起了家務活。
今年2月,倩倩時常嘔吐,寫作業時頭痛,檢查后,才發現腦干上長了一個雞蛋大的腫瘤,急需手術。看到父親四處籌錢,年僅11歲的她提出拒絕。
6歲喪母,她早早做起家務。前天下午,記者在南京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病房見到倩倩時,她因治療需要剃了頭發。說起倩倩的身世,也不同尋常。父親朱師傅30多歲才結婚,倩倩的媽媽多年來患有癲癇病。在五年前,倩倩的母親因舊病復發,栽倒在半截磚塊上,當被人發現時,已經沒有了呼吸,最終未能挽回生命。那時,40歲出頭的朱師傅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外出打工,而倩倩和70多歲的爺奶生活在一起。
倩倩的母親去世后,她早早地開始做家務。記者問倩倩,那時那么小,你會洗衣服嗎?倩倩搖動手臂比劃說:“在盆里晃幾下,再晾起來。”“當時我還不知道倩倩自己洗衣服,我在外打工,她爺爺奶奶一個78歲、一個76歲,身體都不好,照顧不過來,所以她從小很獨立,經常幫年邁的爺奶干家務。”朱師傅說。
寫作業嘔吐頭痛,患了腦瘤。今年春節期間,親戚們發現倩倩走路不穩,而且嘔吐,其父親和爺爺奶奶以為她感冒發燒。后來,親戚們建議朱師傅趕緊帶孩子去查,由于當地醫療條件有限,以為是腸炎,可往后的時日,不但沒有緩解,癥狀越來越重。有時上課都嘔吐幾次,回家寫作業喊頭疼。今年4月份,倩倩的父親、舅爺帶著她到南京兒童醫院拍了腦部的核磁共振,發現小腦至腦干部位長了一個雞蛋大的腫瘤,伴有腦積水,急需手術治療,目前腫瘤已經壓迫神經,導致嘔吐、疼痛等。
4月21日,神經外科的醫生為倩倩做了積水引流術,緩解了癥狀。據倩倩的父親說,倩倩在積水引流前不能進食,吃什么吐什么,站也站不穩,但這幾天稍微好點,至少可以吃點流質。不過,病根沒有去除,醫生說做手術才有希望,目前,倩倩依然時常頭痛,只能無精打采地躺著。
倩倩要放棄治療,同學寫信勸她。前天下午,記者又來到了倩倩所在的病房,她和父親正在“閱讀”同學們帶來的信件和自制的卡片,這是前天東溝中心小學的領導和倩倩的班主任及同學代表帶來的。床上擺滿了愛心卡片,上面寫著“倩倩,你一定要打倒病魔。”“倩倩,我們很想你,你一定要配合治療,快點回來一起上課。”等話語。
因神經受壓迫,倩倩只能向左扭動脖子,用眼睛的余光看那些充滿愛心的卡片,父親就一份份拆開念著給女兒聽,念著念著,父親哽咽了,沒忍住,父女倆抱哭在一起。同病房的其他病人家屬說,前天,倩倩就迫不及待讓父親把30幾份信件拆了,一份份念給她聽,同學們的鼓勵,讓她感受到溫暖。朱師傅在儀征打工每天只能有50元的收入,只能維系生活,最近一個月已經沒有上班了。
目前花了3萬治療費,而且大部分是向親戚借來的,如果手術切除腫瘤,還需再交3萬,手術后可能還需要一筆錢,前天學校老師和同學捐了15000元交給了他們。“女兒幾次都跟我說,我們還是不治了,回家吧!將來這個家就我們父女倆,我怎么能不給她治呢,砸鍋賣鐵也要治。”朱師傅強忍著眼淚說,最近忙著籌錢,忽略了女兒的敏感,女兒讀懂了他的艱難,才提出不治了的。
及時手術康復希望很大。昨天下午,記者找到兒童醫院神經外科的主任王剛醫師,他說根據初步診斷,考慮為星形細胞瘤,這類腫瘤一般偏良性,手術切除是當前唯一希望,否則很危險。王主任還說,盡管手術有一定風險,只要病人配合及時手術治療,將來康復希望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