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平均每天確診癌癥新發病例105例,自2007年起惡性腫瘤成為北京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平均每4位居民中有1位死于惡性腫瘤。這些數據來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建院35周年大型公益暨學術交流活動,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在會上公布。從1995年至2010年,北京市惡性腫瘤發病率為10.2%,在25歲前,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然后逐漸增加,高峰期在75至85歲之間。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為12.4%,女性為10.3%。肺癌和乳腺癌分別成為男性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女性乳腺癌發病開始于35歲,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在45至75歲組間逐漸上升,形成平臺期。
這些疾病的高發主要原因包括吸煙、空氣污染、長期大量進食“三高”食品、女性晚婚晚育、工作緊張、競爭壓力和生活無序等工業化因素。專家指出,吸煙、空氣污染和“三高”食品都會導致肺癌、乳腺癌等疾病。雖然近年來已經推出多種腫瘤預防措施和診療技術,但腫瘤發病和死亡率仍然很高。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已率先推出專業的癌癥普查系統,幫助患者盡早發現癌癥,提高治愈率。然而,癌癥普查落后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為很多癌癥在早期并不能得到準確檢查,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中晚期。季教授表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已推出專業的癌癥普查系統,能準確地幫助患者盡早發現癌癥,從而提高癌癥的治愈率。他建議加強科普宣傳,普及癌癥的防治科普知識,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以扭轉中國中晚期癌癥患者治療為主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