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生理過程。在睡夢中,我們的身體得到休息、復原或生長,神經系統功能得到調整,讓記憶得到鞏固和強化,讓我們在第二天的工作生活中精神更加飽滿,思維更加敏捷。睡眠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睡眠不足會導致工作學習能力下降,降低個人的生活質量和社交能力,長期睡眠不足也可引起肥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癡呆的發生率。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讓我們都來關心關心睡眠。睡眠障礙的發生往往與患者的心理狀況密切相關,兩者互為因果。緊張、抑郁、焦慮等情緒使得他們的精神無法放松,即使躺在床上也在思考、擔心、煩惱,這樣怎么能睡好呢?另一方面,長期失眠若不進行有效合理的干預,也容易導致或加重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不僅使人精神萎靡、注意力難以集中,而且會導致多疑、敏感、易怒,缺乏自信,影響其社會人際關系。
治療睡眠障礙時,必須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治療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每天睡不夠七小時,是否睡眠有問題?一個正常人應該睡多長時間并沒有統一的規定,而應根據個人情況不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成年人每晚睡6到8個小時較好,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都有所區別,故好睡眠的標準也并非絕對,只要在醒后感覺精力充沛,思維清晰,沒有頭昏、精神不振、乏力等不適癥狀,那么即使睡眠時間不夠七小時,也應該是健康而高質量的睡眠。
雖然睡眠時間過短難以達到休息恢復精神的效果,但也并不意味著睡的時間越長越好。睡得太多會擾亂人體正常生物鐘,使大腦總處于抑制狀態,影響情緒,故一味賴床睡懶覺不僅不會還“睡眠債”,反而影響睡眠質量。
不得不熬夜了,該怎么補救?要上夜班,為了趕工作進度,晚上有不得不參加的活動……雖然明知道熬夜耗神,但總是難以避免。如何補救才能不讓自己在第二天沒精打采?首先,要在熬夜第二天抽空睡上一小覺,以恢復精力;此外要補充營養將熬夜耗費的能量補上,尤其可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是含蛋白質較豐富的食物。不過,熬夜偶一為之尚可補救,若形成習慣,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治療失眠只能靠吃藥?藥物應該是治療失眠的最后選擇。藥物治療失眠一定要遵照醫生的指導,根據年齡、病情、個體差異等具體情況綜合考慮,決定用量和療程,一般需遵循小劑量、間斷、按需用藥,不建議長期持續使用,以避免不良反應的出現。
正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失眠的病因多種多樣,故其治療方案應針對病因來制定。對于因軀體疾病引起的失眠,應控制其原發疾病,如積極治療心腦血管病,控制哮喘等;因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則應配合心理治療,去除心病。除此以外,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以下幾點,給自己創造“宜睡”的良好環境也很重要:養成定時上床睡覺和定時起床的良好生活習慣。定期體力活動。選擇一些不太劇烈的運動如慢跑、瑜伽等,以放松機體,改善睡眠;但不主張睡前活動。多曬太陽。總賴床或“宅”在室內會使促進睡眠的激素“褪黑素”分泌增多,讓人總是昏昏沉沉的,反而影響正常睡眠,所以建議多走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改善睡眠質量。做好睡前準備。睡覺前可以泡泡腳放松精神,但不要洗熱水澡以免太興奮;可以喝杯熱牛奶或小米粥等起到安神作用,但不要吃得過飽,也不要喝咖啡、飲酒和吸煙。
布置好臥室環境。臥室要保持安靜、溫度適宜,且光線柔和不刺眼,并且盡量不要擺放電器,避免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