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兒科醫生缺口嚴重,探尋兒科醫療市場破局之道
2024-02-22
責任編輯:未填
瀏覽數:21
恩都醫藥招商網
核心提示:對于兒科醫生短缺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因為過度的政府管制,造成了兒科醫療市場體制的僵化,成了壟斷而無效的市場。11月26日,在福建廈門舉行的第10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上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指出,當前我國兒科醫生缺口高達86042名,已逼近十萬大關。事實上,兒科醫療資源匱乏在中國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醫療機構中,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約為11.8萬人,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這意味著平均1800多個兒童才能擁有一個兒科醫生。而發改委則通過低價收費的手段,導致兒科醫療定
11月26日,在福建廈門舉行的第10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上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指出,當前我國兒科醫生缺口高達86042名,已逼近十萬大關。據初步統計,我國0-14歲兒童總人數約2.3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8%。醫療機構中,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約為11.8萬人,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這意味著平均1800多個兒童才能擁有一個兒科醫生。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兒科醫療保健的供需矛盾逐漸凸顯。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兒科執業(助理)醫師存在較大缺口。根據《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所提出的,到2020年,我國每千人口擁有0.69名兒科醫生的目標估算,目前兒科醫生缺口多達86042名。事實上,兒科醫療資源匱乏在中國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調查顯示,2008年中國有68家兒童專科醫院,占全國醫療機構的0.42%,其中專職和兼職的小兒外科醫師僅4000余人。截止到2016年2月,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但兒童醫療資源整體匱乏的現狀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并且,我國的兒科資源建設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據業內人士稱,中國兒科醫生短缺存在更為深刻的內因,并不單是職業風險問題。兒科醫生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符,但工作卻繁重得多。從2011到2014年,中國兒科醫師流失人數為14310人,總占比已經超過了10%。其中,作為主力軍的35歲以下的醫師流失率為14.6%,為所有年齡段最高。同時,從機構方面對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兒科醫生流失率最高,兒童專科醫院則最為穩定。并且,中國的兒科醫療機構資源也較為匱乏。據調查顯示,我國43.6%的兒科門診量、53.5%的兒科急診量是由綜合性醫院兒科承擔的。在城市(地市級及以上區域),兒童專科醫院、綜合性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所提供的兒科醫療服務比重分別為0.5%、24.4%、69.3%、4.4%、1.4%;而在農村地區(縣級及以下區域)對應數據分別為0.0%、9.5%、87.2%、2.7%、0.6%。這些數據直觀表現出中國兒科醫生荒問題已經是十分嚴峻的地步。為什么兒科醫生在不斷逃離?放開的二孩政策如何與兒科醫療資源的供需平衡?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如何補救?兒科醫療市場如何破局?對于兒科醫生短缺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因為過度的政府管制,造成了兒科醫療市場體制的僵化,成了壟斷而無效的市場。設想一下,如果兒科醫療市場是市場化的,服務供給短缺的現象就不可能存在。業內人士分析稱,我國政府通過規劃、準入審批、定價、醫保、評級、編制、科研七種武器,讓醫療市場成為壟斷市場。從而使得醫療市場在僵硬體制的領導下逐漸失衡,腐朽,變得效率低下、人心渙散。而兒科醫療市場困境的形成離不開兩個部門的影響。衛生主管部門通過準入規劃、準入審批,讓兒科醫療成為公立醫院壟斷控制的市場體制;而發改委則通過低價收費的手段,導致兒科醫療定價畸形低下、兒科醫生的利益也就無法保障。這也使得兒科醫生流失嚴重的局面。面對兒科醫療市場的困境,有識之士指出,只有放開準入原則,讓兒科醫療市場化,才有破局之機。要走出中國的兒科困境,必須要開放市場,讓市場來調控供需平衡,而不是政府人為調控。當衛生部門放開民營資本進入兒科醫療市場,發改委開放醫療定價,不需要政府扶持建設兒科醫學專業、相關部門的經費支持,兒科市場也一定能在市場化的調控下蓬勃發展。屆時,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也就不再是難事。
- 閱讀上文 >>
網絡售藥問題受關注,北京市藥監局加大檢查力度,違法網站已被關閉。
- 閱讀下文 >>
17年醫院規劃迷失方向?六條患者安全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