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1年以來,中國內地關節疾病發病率持續上升,其中老年性骨關節炎成為最常見的疾病。根據北醫三院骨科教授張克今天在“關注關節疾病”座談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到了55%,約有1.2億人存在骨關節問題。
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會導致關節疼痛,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甚至致殘。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性為“致殘率最高的頭號疾病”。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技術以來,每年全國約有20萬患者置換髖、膝關節。
作為成功的外科治療手段,中國的人工關節置換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手術理念、制作材料、工藝設計、手術工具和技術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微創和計算機應用使得手術損傷小,病人痛苦少,功能恢復快。一般患者手術后第2至3天就可下地,一周即可出院。
北醫三院骨科關節學組實施的關節置換手術每年以超過30%的速度增加,截至去年底已累計完成4000余例。該學組創建的規范化診治管理模式已將髖關節置換患者的住院時間縮短至5天,膝關節置換縮短至7天。
為幫助貧困患者得到規范有效的治療,該學組還啟動了“健步行走”愛心公益項目,為內蒙古、山西忻州和新疆庫爾勒地區的20位貧困病人提供免費手術和器械,并為當地醫務人員進行了關節外科專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