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嬰兒期開始就要做口腔護理。首都兒科研究所口腔科副主任醫師邵若蘅介紹,在幼兒期就要開始做口腔護理,在沒有長牙的階段,寶寶喝完奶后,要用軟布蘸溫的白開水,擦拭口腔黏膜,包括牙槽體、舌黏膜、頰黏膜等,每天一到兩次。如果寶寶出現鵝口瘡等口腔真菌感染,通過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它的發病率。
邵若蘅表示,從小孩出第一顆牙,就要開始刷牙。對于一歲左右的寶寶,最常見的牙齒毛病叫奶瓶齒。寶寶一天多次喝奶,奶液和牙齒接觸的頻率和濃度都很高。如果不刷牙,奶液就會附著在牙齒上,腐蝕牙齒,造成奶瓶齒。建議喝過奶后,用溫水把牙面上殘留的奶液清理掉,這可以有效降低奶瓶齒的發病率。
2歲左右,開始長磨牙后,如果使用手指套牙刷,伸到口腔后部,會讓小孩很不舒服,手的體積大,也會阻擋視線,影響效果。這時,要改用帶刷柄的牙刷,和成人用差不多的,操作方便,也能看清楚刷牙的位置。
4歲以下不建議使用電動牙刷。牙刷選用的原則,一般刷毛選用中軟程度,不要特別軟。孩子刷牙有個習慣,一邊刷一邊咬。如果刷毛非常軟,可能兩三天,刷毛就被咬呲了,力量就比較分散,沒有辦法正常行使它的功能。刷頭要小一些,轉角的位置操作比較靈活,也容易刷到細節的地方,小孩的異物感也會小一些,容易配合。
嬰幼兒使用牙線,對牙齒臨面的清潔是有幫助的,但操作有困難。家長可以努力嘗試。至于電動牙刷,4歲以上,在家長指導下才可以用,太小的寶寶不建議用。因為它的振動頻率比較高,操作不當還會傷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