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衛生部醫政司醫療處主任 王斐
我小的時候,人們看病的多數情況下只吃藥,打小針(肌肉注射),幾乎沒有輸過液。如今,輸液已成為看病時的家常便飯,吃藥和打小針的場景卻很少見了。我參加某醫院使用抗生素的調研,發現這家醫院僅抗生素就有100多種??股匾呀浀搅瞬恢卫聿恍械牡夭?。
2010年,衛生部開始謀劃抗生素使用規范,經過兩年多的醞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已經制定出來,目前正在走流程,并擇機對外發布。很多企業或醫療機構對去年8月份的“征求意見稿”記憶深刻,并期望最終的抗菌藥物管理辦法會有所松動。在這里,我要告訴大家,抗菌藥物限用原則性內容,比如企業和醫院最關心的各級醫院使用品種和規格數量的限制等指標,肯定不會發生松動。
衛生部這次下大力氣治理抗生素,目的就在于制止亂開抗生素,制止細菌耐藥現象。抗生素在殺滅細菌的同時,對細菌而言,也起到了優勝劣汰、篩選耐藥細菌的作用。隨著細菌基因突變,少部分細菌產生新的耐藥基因,它們在抗生素造成的生存壓力下存活下來并繼續繁殖,久而久之,耐藥細菌就會越來越多,造成抗生素失去治療效果。如果把大量抗生素用在不必要的地方,就會增加環境中的細菌接觸到抗生素的機會,從而加快耐藥軍團的擴張。
細菌耐藥形勢已經十分嚴峻。細菌對目前廣泛使用的抗生素,大多有較高的耐藥率,“超級細菌”也紛紛登場。以往,人們通過開發新的抗生素來解決耐藥問題,但現在開發新抗生素的速度已經遠遠趕不上細菌耐藥的腳步,因此,通過控制抗生素使用減慢耐藥細菌的蔓延就變得非常有必要。
除了國家出臺政策規范醫生使用抗生素外,身為非專業人員,應牢記以下幾個原則:不要自己決定是否用藥,特別是抗生素,因為抗生素需經過醫生的判斷才能使用。服用抗生素時,不要自行停藥或減量,抗生素并非用量越少越好,要知道,不足量的使用更容易催生耐藥。不要追求新的、高檔的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