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步伐加快,河南新聞聯播報道,近日河南省衛健委全省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公立醫院要加快改革步伐,確保公立醫院成為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力軍。公立醫院改革不應一賣了之,各地市以及縣級公立醫院已改制的要收回,無法收回的要新建,確保公立醫院成為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表明,未來公立醫院改革不能簡單地一賣了之。
早在2017年,洛陽市就吹響了重建公立醫院的號角。據了解,2017年9月、2017年12月和2018年10月,洛陽市中心醫院、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和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原鐵路醫院)先后開啟了恢復公立醫院身份的進程。在此之前的2010年,洛陽市被確定為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2011年3月,時任洛陽市領導著手對洛陽市中心醫院、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等14家市屬公立醫院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由政府辦公立醫院改為民辦非營利性醫院。
與此同時,《看醫界》剛剛報道了以賣光所有公立醫院的“賣光式”醫改著稱于醫療圈的宿遷市明確將在每個縣重建1-2家公立醫院的消息。回溯當初洛陽市一刀切“賣醫院”的做法,就曾有業內人士指出,洛陽公立醫院的改制是因為操刀者沒有意識到公立醫療體系很難在短時間內被沖動的改制扭轉,行政命令式的改制方法也的確欠妥,改制反復是必然的。
然而,相比于改革的姿勢,改革的結果其實更加重要。如何既能讓老百姓滿意,又讓醫生、醫院和政府都滿意,這樣的改革方式應該是值得改革者仔細思考的。未來中國醫療將不分公與私實際上,回歸公立醫院一般都是以回歸“公益性”為理由,但公益性是否是公立醫院獨有,在學界也一直爭議不斷。主打基本醫療的愛爾眼科,從技術水平和手術量上,在全國諸多地級市都領先當地三甲醫院。同樣是醫保患者,同一病種,介紹愛爾眼科的成本還低于當地的公立三甲醫院。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看來,中國未來醫療格局將不再分公與私,并坦言,“非公醫療只能當補充?這樣的認知是完全錯誤的。醫療服務政府是包不了的,尤其是我們14億的人口大國,全部靠政府兜底醫療服務,世界上沒這個先例,也支撐不了,我們今后的醫療服務體系肯定是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
據了解,在醫療市場化比較充分的國家和地區,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地位都是一樣的,醫生也不分體制內外;未來中國醫療也必然將呈現出“不再分公私”的格局,無論政府還是老百姓,都將為優質的醫療服務體驗、醫療質量及效果埋單,而非簡單地區別公立還是非公立。
一位醫改學者對《看醫界》表示,“再過10年,或許談公立改制就不再像今天這樣敏感了,因為那時候大批精英醫生都到市場上去了,公立和私立的格局和界限也就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