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分級診療改革的浪潮中,各大醫院紛紛發力醫聯體建設,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近日,廣州市衛生計生委發布了一則關于全市50家三級公立醫院在11個區共建立114個醫聯體的最新信息。全市50家三級公立醫院在11個區共建立114個醫聯體,覆蓋了49個二級醫院、296家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這些醫聯體帶動了二級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協同發展,大大提升了醫療質量。
在醫療改革中,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看病方便、就近看到好醫生。近年來,廣州積極推行分級診療,各大三甲醫院與二級醫院或社區醫院建立了大量醫聯體,這些新舉措是否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醫療質量和服務呢?
據廣州市衛計委副主任歐陽咨文介紹,截至2018年1月,全市50家三級公立醫院在11個區共建立114個醫聯體,覆蓋了49個二級醫院、296家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醫聯體帶動二級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幅提升了醫療質量。
提升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基層醫院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質量控制、行為規范做到同質化的醫療服務。二是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逐步提升,三級醫院的專家到基層醫院查房、授課、會診,基層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等,提高了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
2015年,三級醫院醫生下沉基層7738人次,二級醫院醫生到三級醫院進修4526人次。61家大型醫院接入預約掛號平臺。
此外,醫院紛紛推動開展優質護理,推出特色門診服務。目前,全市三級醫院100%、二級醫院80%以上的病房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一些醫院設立了糖尿病護理專科門診、傷口護理專科門診、老年護理門診、助產士門診等特色專科護理門診,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務。
預約掛號方面,截至2018年3月,“廣州健康通”預約掛號支付平臺共接入61家大型醫院(含所有三甲醫院),實現了“在線預約、家中候診、分時取號”的診療預約新模式。各醫院積極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如微信、支付寶、手機客戶端APP等服務平臺,將患者、醫院、醫生連接起來,逐步實現移動支付、檢驗檢查結果查詢、候診提醒、醫患互評、用藥智能提醒、滿意度調查等醫療服務,節約了就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