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們了解到我國超過8成的城市居民在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上存在不足,膳食結構不合理,這對大眾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根據衛生部聯合15個部門發布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我國現有確診慢性病患者2.6億,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中國總死亡的70%,與民眾不平衡的膳食和生活方式改變密切相關。
近年來,慢性病已成為我國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其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19%的胃腸道癌、31%的血管性心臟病,以及11%的中風都與果蔬攝入量少有關。因此,保持充足的水果蔬菜攝入量至關重要。
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系副主任蔡美琴教授介紹,人們每天應該吃3種蔬菜和2種水果,蔬菜分量應為300克,水果分量應為200克。然而,我國民眾的蔬菜水果攝入量均未達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標準。在內陸地區,民眾的果蔬攝入量更為不足。
蔡美琴教授表示,多吃水果蔬菜有助于改善體質、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并預防女性皮膚細嫩光滑。此外,多吃水果蔬菜還能預防和輔助治療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病、高血壓、心臟病等。
值得一提的是,獼猴桃中維生素C的吸收率是人工合成藥片的5倍。蔡美琴建議內地效仿香港設立“水果節”,以推廣水果的普及和營養價值。
總之,水果蔬菜的攝入對于維護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為了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我們應大力推廣水果蔬菜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的種類,并建立“水果節”等特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