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藥物一日三次的服藥時間如何分配?你是否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藥誤區?每年9月被定為國家安全用藥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二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魏來為大家解答。
在服藥過程中,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誤解。例如,對于一日三次的服藥時間,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跟著餐點走,而實際上,藥物學家根據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后規定了這一服藥時間。他們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為3段,每8小時服藥一次。
此外,有些人可能會錯誤地將“一日三次”理解為“每隔12小時服藥一次”。然而,這種理解并不準確。一日三次是指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為3段,每8小時服藥一次。而“一日兩次”是指每隔12小時服藥一次。
為了避免藥物在白天血藥濃度過高,導致晚上達不到治療濃度,我們應該按時服藥。而如果將3次服藥時間都安排在白天,可能會造成白天血藥濃度過高,給人體帶來危險。夜晚又達不到治療濃度。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服藥誤區。例如,有些人在服藥后可能會立即臥床休息,以免藥物滯留在食道,引起食管潰瘍。此外,有些人可能會將退燒藥、鎮痛藥和感冒藥同時服用,以緩解癥狀。然而,這種做法并不安全。在許多感冒藥、退燒藥和止痛藥中都有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這種最常見的解熱鎮痛藥成分。
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均可引起肝細胞壞死。而其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可損害腎臟,造成腎細胞壞死。同樣,它也可以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統,構成破壞,還可能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有些病人可能會自行停藥,以感覺身體已恢復正常。這樣自行停藥的服藥誤區在老百姓當中也非常多見。然而,某些疾病如癲癇病、結核病、類風濕關節炎等,治愈后也容易復發。因此,這類疾病就屬于病好后緩慢停藥類型。病人應在服藥治愈后,為防止復發,繼續服藥一段時間。
如果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發現漏服,需要立即咨詢醫師或藥師,制定正確的補救方案。切不可自行在下次服藥時加倍劑量服,以免造成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