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豐臺、朝陽等多家幼兒園出現手足口病聚集感染病例,引起了家長們的恐慌。據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今年1到6月份全市手足口病病例共計13287例,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2.97%。其中,重癥24例,聚集性疫情361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8.36%。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科主任醫師鄧莉表示,手足口病雖然可怕,但是可防可治,從目前接診病例來看,今年手足口病的發病例數呈下降趨勢,大多數患兒癥狀較輕,無需特殊治療,大約一周就可自愈。重癥患兒只要早發現,早到正規醫院治療,也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家長無需“談病色變”。
今年患兒病情多以輕中度為主。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傳染病,一般癥狀較輕,大多數患兒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癥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手足口病發病時間以4至9月份為主,因為病毒喜熱喜潮濕,所以每年5至7月為發病高峰。今年手足口病的疫情并沒有往年那么嚴重,相對比較平穩。與往年相比,今年四五月氣溫不高,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也比往年要晚一些。就目前的就診情況來看,今年的患兒病情以輕型和普通型為主,重癥患兒不多見。
手足口病主要有三種傳播途徑:一是人群密切接觸,這是重要的傳播方式,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二是飛沫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三是通過消化道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可發生感染。另外醫源性傳播也可能造成感染,如門診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嚴等造成傳播,但不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由于兒童免疫功能沒有發育好,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差,再加之小嬰幼兒自控力不強,有洗手不認真、吃手、摸眼睛、摸鼻孔等不良習慣,很容易被傳染上。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多發,成人在抵抗力下降時也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一般情況下,成年人多為隱性感染,即沒有癥狀但會通過呼吸道或消化道排出病毒,造成感染傳播。因此,成人需要做好防護和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孩子。
出現嗜睡、抽搐、嘔吐癥狀應立即送醫。手足口病的初期癥狀跟感冒相似,家長可能會忽視,以為只是普通感冒。但是一旦孩子出現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疹,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也應立即送往醫院就診。
鄧莉提醒家長,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比較多,潛伏期內無癥狀但已具有傳染性,因此防控難度比較大。她介紹,一是人群密切接觸,二是飛沫傳播,三是通過消化道傳播。另外,醫源性傳播也可能造成感染,如門診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嚴等。由于兒童免疫功能沒有發育好,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差,再加之小嬰幼兒自控力不強,有洗手不認真、吃手、摸眼睛、摸鼻孔等不良習慣,很容易被傳染上。
鄧莉表示,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多發,成人在抵抗力下降時也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一般情況下,成年人多為隱性感染,即沒有癥狀但會通過呼吸道或消化道排出病毒,造成感染傳播。因此,成人需要做好防護和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孩子。出現嗜睡、抽搐、嘔吐癥狀應立即送醫。
總結來說,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傳染病,雖然可怕,但是可防可治。家長要做好防護和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孩子。一旦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癥狀,應立即送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