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加快國家醫改步伐,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進按病種收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選擇一定數量的病種實施按病種收費。2017年底前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至少實施100個;同時,《通知》公布了320個病種目錄,供各地在推進按病種收費時選擇。
早在去年6月,人社部就發布了《關于積極推動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醫改的突出位置,結合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進支付總額控制,加快推進按病種、按人頭等支付方式,積極推廣應用DRGs,探索支付總額控制與積分法結合應用,建立復合支付方式。
各項政策的出臺顯然對DRGs有利。東華軟件作為中國DRGs領域的技術標桿,也是國內一線醫療信息化企業。2015年5月起,率先布局DRGs。隨著政策的推動,DRGs的應用正在成為行業主流,DRGs數據也有望成為醫保控費和醫療大數據的重要來源。
東華軟件的DRGs發展如何?
2015年5月,東華軟件與拉薩金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北京萬興新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以1.53億元的股權轉讓價格收購拉薩金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萬興鑫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51%的股權。
萬興新銳的產品主要分為四類:(1)HITB行業應用平臺(主要用于北京市衛生信息化項目);(2)醫院端應用2)DRGs(包括性能分析、質量控制和過程控制);(3)電子病歷;(4)以慢病管理為核心的健康管理平臺。
作為國家級試點北京DRGs的唯一技術合作伙伴,萬興新銳擁有國家疾病診斷相關分組質控中心獨家授權,負責開發和維護全國和省級版本的住院患者績效服務評價平臺和DRGs分組軟件。
同時,萬興新銳也是北京DRGs研究集團在信息系統建設和開發領域指定的技術合作伙伴。通過聚合千萬級病歷,搭建了“北京DRGs分組軟件”和“住院醫療服務績效評價平臺”,并與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等國內知名三甲醫院合作,與北京DRGs課題組合作,進一步推廣到全國各省衛生部門。
當時,萬興新銳一度陷入重大虧損。5月底,其資產只有205萬,股權只有160萬。收購完成時,購買日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730,400.87元,其中東華軟件擁有的份額為1,392,504.44元,兩者之間的差額為151,607,495.56元,均為商譽。
由此可見,東華對萬興新銳近180倍的溢價并不算太高。收購完成后,東華董事、高管等多人增持公司股份36.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24%),交易均價為20.57元/股。其醫療事業部總經理、東華萬興(萬興新銳)新法人韓仕斌增持近3萬股。就算是玩概念,東華也做足了準備。
2015年7月東華軟件高管持股變動數據來源:互聯網
從子公司的財務信息中可以得到這些重要數據:2016年上半年,東華萬興營業收入較2015年上半年增加49329元,凈資產增加5133758元,營業利潤增加12266532元,凈利潤增加12494296元。可見東華萬興的利潤增速是驚人的。
東華萬興(萬興鑫瑞)2015年上半年財務情況數據來源:東華軟件2015年上半年年報
東華萬興(萬興新銳)財務狀況一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雖然東華萬興營業收入的增長并不多,只有49329元,但這并不能反映其實際業務的增長。東華軟件2016年半年報顯示,一年之內,東華萬興研發的DRGs區域衛生績效評價系統、DRGs區域醫保控費系統已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上海市嘉定區、深圳市南山區、北京市新農合系統投入運行或試運行。從產品的地域覆蓋來看,與2015年剛收購時相比,有了明顯的拓展。
由于DRGs項目都是政府項目,模式尚未成熟,試運營較多,東華軟件很有可能采用PPP模式運營。PPP項目的支付方式主要分為使用者支付、可行性缺口補貼和政府支付三種。顯然,DRGs現階段很難被社會第三方支付。如果考慮非經常性損益,那么可行性缺口補貼應該更符合上述情況。這樣,其利潤遠大于其收入的財務狀況也可以得到解釋。
用DRGs占據上游,向下延伸
一方面,臨床路徑管理和按病種分組付費逐漸成為醫療機構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用精準醫療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是未來醫療的發展趨勢。
按照國家醫改的邏輯,控費是目的,付費改革是核心,DRGs是方法論。這樣,DRGs占據了醫療改革的上游位置。
去年11月,東華軟件與藍海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上海集團實際控制人為股東的上海人壽擁有壽險牌照,可以與東華軟件的信息系統和DRGs服務形成產業協同,從而打通醫保控費支付閉環。
無論是商業保險還是社保,最麻煩的問題是費用管控,而費用管控的難點在于無法量化衡量哪些是合理費用,哪些是不合理費用。在不可區分的情況下,自然無法規范醫院和患者醫療服務的合理費用。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通過醫療大數據來分析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
一方面,醫療大數據應用的痛點在于全國醫療術語名稱不一致;另一方面,醫療服務數據(如電子病歷、影像、放射、基因等)的系統接口。)、藥房數據、醫藥研發數據、商業保險數據等。都沒有打通,無法形成數據閉環,難以保證醫療大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去年12月,衛計委發布《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實施有關病種臨床路徑的通知》,委托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系統(修訂)制定并公布了共1010條臨床路徑,提出推進臨床路徑管理與醫療質量控制和績效考核、醫療服務費調整、支付方式改革、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相結合。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為進一步推進支付方式改革乃至降低醫療費用做鋪墊。
臨床路徑的統一將解決不同醫療機構和中西醫學的醫學專有名詞的字節分歧問題。DRGs的實際應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將臨床病例的數據進行分組和濃縮。隨著醫療信息化的不斷投入,醫療機構、藥店、醫保之間的接口將統一,醫療大數據將解決信息孤島的痛點。
但是,光靠醫療大數據是遠遠不夠的。數據的最終應用是人工智能。只有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輔助醫生診療,才是精準醫療未來的發展方向。綜合來看,DRGs能夠很好的控制醫療數據的來源,讓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真正發揮作用,一個是因,一個是果。
2016年10月,東華軟件與IBM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同意加快臨床科學研究的發現
目前,有許多問題制約著DRGs的發展。醫院疾病群的成本核算、臨床路徑的標準化、醫院的管理水平、財務、醫療、信息、物流等部門的配合,以及信息廠商,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點。
作為東華軟件,成熟的傳統醫療信息業務和品牌可以很好地支持DRGs的推廣和應用。其構建的DRGs大數據人工智能商業保險完整閉環是企業現階段的主導行業優勢。這項政策帶來了新的出路。能否借此機會逆風前進,就看東華軟件下一步如何布局了。
文|郝
微信|hxy94241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