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俄羅斯醫生j馮魯西茨基(J. von Rusitzky)對一名腫瘤患者進行檢查時,發現患者體內出現了幾種不同類型的骨髓瘤。他將這種腫瘤定義為“多發性骨髓瘤”,本質上是骨髓中一種白細胞(漿細胞)惡性增殖引起的疾病。
在這類腫瘤患者中,過度增殖的漿細胞會不斷占據健康細胞的生存空間,患者的骨骼中可能出現溶骨性病變,導致骨痛。雖然這種癌癥首次被發現至今已有150年,但人類對這種特殊腫瘤背后的具體機制仍知之甚少。
根據《自然-通訊》的一項新研究,多學科團隊合作,使用單細胞RNA測序、骨髓瘤患者的骨病變圖像和活檢,前瞻性地揭示了多發性骨髓瘤的差異和特定細胞狀態。
目前,為了確診多發性骨髓瘤,醫生選擇從患者髂骨獲取骨髓樣本進行活檢,但往往缺乏影像學技術的支持。在10名新招募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被納入研究后,他們接受了全身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成像,以便根據圖像靶向不同的骨病變,以獲得更多的細胞。
通過這種方法,研究小組從10名患者的24個不同身體部位獲得了超過140,000個漿細胞。隨后,他們對這些細胞進行了單細胞測序,并確定了導致轉移和耐藥性的腫瘤群體。
研究過程示意圖(來源:參考文獻[2])
根據分析結果,來自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骨髓瘤細胞也有不同的基因表達模式,這在復發患者中更為常見。然而,在惡性骨髓瘤亞群中,與增殖和氧化磷酸化相關的基因可能過度表達。
除了這些變化,研究人員還跟蹤檢測了部分患者治療前后的細胞變化。治療后,殘留的惡性漿細胞出現了一些基因變化,包括與免疫調節作用相關的基因,這意味著未來可以通過檢測漿細胞的基因變化來識別復發的可能性,從而制定根治性的治療策略。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相關基因,研究人員還從各種樣本的對比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基因LAMP5。它會在骨骼病變中過度表達,所以很可能會導致疾病的進展。
參考資料:
[1]測序研究揭開多發性骨髓瘤的神秘面紗。2022年2月15日檢索自
[2] Maximilian Merz等人,在多發性骨髓瘤中以單細胞分辨率解密空間基因組異質性,自然通訊(2022)。DOI: 10.1038/s41467-022-28266-z
(原文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