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傲雪
由于新冠肺炎人傳人的特點,一線醫護人員需要與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增加了感染風險。16省“一對一”支援湖北16市的政策確立后,全國各地的醫生“逆行”湖北。醫療安全牽動著數億人的心弦。
用科技手段減少醫生“接觸”的機會,讓機器人參與檢測、護理、治療、服務,最大限度降低醫生患病的風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
在醫療領域,機器人的應用需求快速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3.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1億元,2018年的5.1億美元。未來的市場空間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傳統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2007年,中國進口了第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但長期以來,醫用機器人一直是奢侈品,使用的數量很少。只是近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除了手術機器人,骨科機器人、神經外科機器人、介入機器人、穿刺導航機器人、康復機器人也相繼出現在國內市場。
這些機器人都是醫療屬性很強的醫療機器人。他們的產品需要通過NMPA的認證,在審核和研發過程中相對更嚴格。相比之下,這次疫情中廣泛使用的輔助機器人對產品的“技術含量”要求較低,相關產品的適用環境相對有限,但產品的受眾確實更廣。
輔助機器人產品方向比較分散,主要包括物流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引導機器人、護理機器人等。這些場景對產品的需求有強有弱,協同略弱。
以我國輔助機器人發展中實用性突出的物流機器人為例。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資需要在醫院內部運輸,包括藥品、耗材、儀器、x光、文件、檢驗標本、臟衣服衣物、餐飲、醫療和生活垃圾等等。這些物品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急有緩。物流人員通過手推車、吊籃、電梯等進行運輸和交付。這是一項相當繁重的工作。
物流機器人可以自動裝載貨物,自動行走到目標位置,在醫院中轉貨物等??梢蕴娲祟惖墓ぷ?。在醫院中,相對于醫院場景中使用的其他物流模式:氣動物流系統、軌道車物流系統、中箱型物流系統,物流機器人承載能力更強,但普及程度較低。
深圳寶安區醫院醫療集團院長陳旭曾表示,深圳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已在住院藥房、手術室、PIVAS(門診)、實驗室、母乳庫、智能消毒、食堂七個場景安排物流機器人進行配送。主要用于急診靜脈藥物配送、臨床實驗室標本配送、住院藥物配送、智能消毒、餐飲配送、服裝運輸配送。在實際應用中,物料平均配送時間為5分鐘/次,物料錯送/丟包為0次,每天配送量超過50次,每天為醫院護士節省250分鐘。機器人每月行走600多公里,每年為護士節省1944公里。
其實醫院物流機器人就是無人駕駛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業內人士認為,醫院環境有特殊的困難。想要在醫院物流方面有不錯的表現,僅僅依靠無人駕駛技術是不夠的。你還要考慮“貨物兼容性、物資安全性、安全效率、院內垂直通道、院內物聯網、物資閉環管理、數據記錄與分析、監控與報警、運量與續航比、醫療信息系統對接”等等。
據我們所知,醫院的物流機器人沒有標準化的產品類別,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產品系列。一位投資過物流機器人公司的投資人告訴動脈網,國內物流機器人市場非常不成熟,目前銷量并不大。
但是,物流機器人已經是輔助機器人中最受歡迎的一類了??梢妵鴥容o助機器人的需求并不高。作為5G智慧醫院的必需品,隨著5G的發展,輔助機器人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在醫院場景中。
抗擊疫情,機器人具有天然的優勢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除了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趕去幫忙,消毒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測溫機器人、巡邏機器人……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加入了這場戰斗。
一度難以打開市場,需求一度爆發。據了解,疫情爆發后,一些機器人公司收到的訂單數量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一些公司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快速捐贈產品。
輔助機器人在抗擊疫情方面有天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全自動的。機器人不需要人工干預,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人類因工作感染的概率;
標準化。機器人不需要崗前培訓,可以直接按照程序工作。
可控。機器人可控,只在指定范圍內工作,降低了跨區域感染的可能性;
有跡可循。機器人的每一步工作都在程序里,一旦出現錯誤,可以實現定時、定量的追溯。
7*24小時智能高效工作。機器人不需要休息,只要有電就可以工作,解決目前人力不足的問題;
.
那么具體分析到各種類型的輔助機器人,他們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又是如何的呢?
物流機器人
曾經,對于醫院來說,物流機器人是實現快速、準確、自動、安全的物資運輸的主要需求。在這次疫情中,使用物流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力運輸,一方面緩解醫護人員的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降低院內感染的風險。
截至2月16日,動脈網根據公開信息梳理了本次疫情中為疫區提供物流機器人的企業。
“我們在武漢亞心醫院、同濟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都有十幾個產品。公司高層非常重視這次疫情的發展,元旦緊急研究情況,確保疫區和各醫院的機器人穩定高效工作,同時加快生產。”林智慧醫療(原名蔣木木機器人)產品副總裁胡斌告訴記者,“諾亞是醫院物流機器人行業唯一擁有自己工廠的品牌。諾亞的工廠和產品擁有國家CR認證(中國機器人產品認證)。在緊急情況下,工廠(江蘇如皋)當地政府特批諾亞機器人工廠復工,我們開始輪班不間斷生產,產能已經提高到平時的兩倍多?!?
早在2017年10月,諾亞醫院的物流機器人已經進入醫院。在此期間,機器人在醫院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大。PIVAS從一開始的補液配送,逐漸增加到口服藥品、標本、高值耗材、無菌包、廢洗設備回收等場景的配送。目前已經實現了醫院所有場景的智能配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初,諾亞已經將5G技術應用于其醫院物流機器人,可用于4G或5G醫院。
為了應對疫情,諾亞迅速開發了相應的機器人自消毒功能。介紹了一種專業的消毒柜物流機器人。這款新型物流機器人自帶消毒模塊,可以利用光消毒技術,保證柜內環境清潔,同時還可以對柜內擺放的物品進行消毒,進一步防止病毒傳播。據了解,該產品已經基本測試完畢,即將投放市場。此外,諾亞目前正在研發機器人外表面立體自動消毒技術。在不同潔凈度要求的區域交界處(如ICU、感染病房、手術室等。),為機器人配置較小的物理空間進行自動消毒,滿足潔凈度要求,實現安全配送。
在這次疫情中,諾亞的機器人正在滿負荷運轉。為防止機器人出現故障,諾亞配備了售后服務人員,通過在線狀態遠程監控,確保運行穩定。到目前為止,
在物流機器人中,還有一個子類3354餐飲機器人。以往這類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多為餐飲、酒店等消費服務行業。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與醫療無關的他們。
大年初一晚上,深圳普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濤接到了來自杭州和深圳的兩個電話。中通過電話張濤得知向隔離點運送食物和藥品已經成了一個問題。隨即,張濤聯系了普渡科技的其他高管召開高層會議,決定使用機器人救援疫區。
第二天,普渡科技安排工程師去一線,把6個機器人送到深圳某酒店隔離點。經過簡單的現場調試,病房里很快就開始了分配任務。
春節期間物流公司基本停運,大部分地區封閉交通管制,物資和人員調配困難。告訴張濤動脈網,“人流很困難。進不去,出不去。各種證件都要。有些疫區需要隔離14天,人到了之后才能開工。在醫院或隔離點部署機器人只需要1到2個小時,然后在轉移到下一個地點后需要隔離14天?!?
普渡科技的送餐機器人原本只針對包括海底撈在內的餐廳。這次疫情讓這家餐廳機器人公司第一次接觸到了醫療場景。據了解,普渡科技成立于2016年。經過三輪融資,公司已經陸續上市了五款送餐機器人產品。去年,它實現了盈虧平衡甚至盈利。
張濤表示,普渡的送餐機器人在醫院運行非常流暢,對他們來說,機器人進入醫院是一種技術降維。由于過道狹窄、桌椅復雜、餐廳布局不同、餐廳內走動的人多,普渡對于餐廳場景的算法在選址、地圖構建、路徑規劃、調度、感知、避障等方面都比較復雜。
為了進一步適應醫院場景,減少感染,普渡對機器人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從之前的點擊屏幕操作,改為通過語音、延時等方式進行非接觸式操作。同時托盤上還放置了食物或藥物的收納盒,方便用戶定期更換和消毒。在疫區,普渡機器人的傳感器會自動感知環境,構建自己的地圖場景,并自動調整速度,最快速度達到1.2m/s。
消毒機器人
消毒機器人,以機器人為載體,通過汽化過氧化氫、紫外線消毒、擦拭消毒等殺菌方式,無死角有效殺滅空氣和地板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毒機器人能夠按照設定的路線自動、高效、準確地對房間進行消毒。
截至2月16日,動脈網根據公開信息整理,本次疫情中為疫區提供消毒機器人的企業。
益普生于1月21日啟動了應急計劃;1月22日,完成所有用戶醫院導醫機器人防疫普及功能上線工作;1月23日,益普生的工程師緊急進行了醫院消毒物流機器人的調試;截至今天,已有數十臺消毒物流機器人被送往各大醫院。
益普生董事長李曉軍告訴動脈網,多年前益普生就有足夠的庫存,因此在上游工廠開工之前,益普生就有足夠的產品供應市場。李曉軍表示,益普生的機器人種類很多,可以全方位覆蓋醫院的所有場景。消毒物流機器人是這次疫情中應用最廣泛的。
益普生自主研發的消毒物流機器人,不僅可以實現醫用耗材、藥品、器械的自主配送,還可以對外部環境進行紫外線消毒。機器人外部裝有紫外線消毒燈,符合《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可殺滅細菌繁殖體、孢子、分枝桿菌、冠狀病毒、真菌、立克次體、衣原體等。
據了解,益普生的消毒物流機器人可以實現定時、臨時消毒,根據醫院實際需要規劃消毒時間和操作路徑,c
此外,在與新冠肺炎疫情的賽跑中,益普生還推出了防疫引導機器人的醫院消毒機器人這一硬核防疫組合。防疫機器人可以提供紅外額頭測溫、防疫普及、非接觸式全語音智能分診等服務;消毒機器人是專為醫院環境消毒而研發的智能、高效、安全的醫療設備??稍卺t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等區域替代紫外燈和雙氧水蒸汽人工消毒。能有效殺滅空氣和環境中的各種細菌和病毒,改善醫院衛生環境,減少傳染病的傳播,避免醫務人員因人工消毒帶來的感染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春節期間產品的正常運行,益普生實施部門的工程師輪流值班,保證最及時的服務。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商業消毒機器人公司也加入了抗擊疫情的大陣營。鮮機器人成立于2013年,研究領域為機器人全棧技術(定位與測繪-路徑規劃-環境感知-運動控制、應用層技術、后臺技術、數據)。是商用無人清掃機器人賽道的頭部企業,已向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近千臺機器人,涵蓋醫療、工業、交通樞紐、商業、超市等領域。
疫情期間,高顯機器人為武漢火神山、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湘雅醫院、重慶衛生公共中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多家一線醫院提供了數款商用清洗消毒機器人。與大多數醫用消毒機器人采用氣體消毒不同,高顯機器人采用的是醫院最傳統、最有效的消毒方式。3354消毒水擦拭地面消毒,可將病毒濃度降至千分之一。并且自帶路徑規劃的高線機器人可以更加均勻無遺漏的對環境進行消毒,對病毒隔離起到積極作用。
使用高清潔消毒機器人時,不需要遣散人員。它可以自主規劃路線,感知環境,實現“自動巡航消毒”。值得一提的是,高速機器人通過人工轉角和立面輔助,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后勤洗消人員與風險環境的接觸。
測溫機器人
發熱是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之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的難點之一是其在密切接觸者中的高傳染性。傳統的水銀體溫計、額頭體溫計、點式體溫計等體溫計不可避免地需要與人密切接觸,帶來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測溫機器人可以非接觸的方式同時測量多人的體溫,更適合人群密集場所的快速篩查。
截至2月16日,動脈網根據公開信息整理,本次疫情中為疫區提供消毒機器人的企業。
大榭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在云端智能機器人領域的R&D制造商。1月30日,大凱科技聯合中國移動,將首批捐贈的5G云醫療輔助機器人、5G云消毒保潔機器人、5G云智能交通機器人、5G巡診測溫機器人送至武漢、上海等地醫院,全力協助醫護人員抗擊肺炎。
達闥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兵告訴動脈網,達闥科技在大年三十緊急組織人員研發,歷時10天研發出一款5G巡檢測溫機器人。該產品將紅外測溫與人臉識別系統連接起來,具有云端AI、遠距離、非接觸、大面積、高效率的特點。
在R&D的過程中,達闥科技充分利用了云智能架構的技術優勢,采用了全新的人臉識別算法,并完成了戴口罩、帽子檢測算法的優化。即使在擁擠的場景中,它也可以被快速識別,而不需要被識別的人摘下他的帽子或面具。
值得一提的是,日光科技的5G云紅外測溫和人臉識別系統早有預警
測溫、消毒等機器人已經逐漸走向機場、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在醫院外,空中的無人機比陸地行走的機器人覆蓋范圍更廣。在這次疫情中,會“喊話”、會測溫、會消毒的無人機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截至2月16日,動脈網根據公開信息梳理出本次疫情中為疫區提供無人機服務的企業。
借助熱成像技術,無人機在自身的“天眼”之外增加了一個“測溫眼”,可以遠距離測量相關區域或相關人員的溫度,覆蓋全,精度高。無人機配有儲水桶,里面放有消毒液,可以霧化噴灑,最大限度減少消毒液對人體的傷害。無人機通過安裝廣播就可以實現宣傳,安全高效,節省人力財力。
除了消毒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測溫巡邏機器人之外,動脈網還了解到,目前,國內還有查房機器人、問診機器人等醫療輔助機器人也開始應用到這場防疫戰中。
輔助型機器人的銷量將增加三到五倍
在高危疫情背景下,以人力為主的傳統醫療體系無法匹配現有的醫療需求。這次疫情對輔助機器人行業來說是一個機會。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輔助機器人迅速實現了市場教育,培育和發展了國內市場。
通常醫院會外包一些低附加值的人力工作,如消毒、垃圾收集、送餐等。從而降低醫院成本,提高效率,優化醫院人員結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輔助機器人很難打開市場。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動脈網記者,在運輸過程中,一個物流機器人相當于4個人力左右,一個人力3-4年的成本可以換成物流機器人系統工作20年。
這是大多數醫院決定是否購買輔助機器人的計算方法之一。但疫情發生后,醫院的意識會大大提高,從衡量經濟價值的角度,轉變為不僅衡量經濟價值,還要衡量安全價值、急救價值、科技價值等。
這個突發事件引爆了當前醫院的痛點。經過多次采訪,我們預計輔助機器人的變化將是:
第一,應用場景發生轉變。比如,以前的物流機器人基本上承擔了醫院內運送重物的功能。未來的物流機器人會更細致,比如拆分成送藥、送餐、送污水等。并進一步將醫院外的場景等應用場景與醫院內的手術室、ICU、隔離病房等應用場景區分開來。
第二,銷量增大。以三甲醫院和基層醫院都需要的消毒機器人為例。從三甲醫院來看,目前全國有1300多家三甲醫院,每家醫院配備2到3家。而且“試水”后每個醫院的需求量都會增加,發展到每個手術室2、3臺。保守估計,2020年的銷量將是2019年的三到五倍。
第三,市場空間增大。我們采訪了很多投資人。由于輔助機器人起步晚、銷量小、差價大,目前沒有準確的市場空間數據,但普遍預計輔助機器人的市場空間將實現爆發式增長。這種增長是雙向的。首先,隨著股票市場的增長,對引導機器人和物流機器人的需求會增加。另一方面,增量市場出現,輔助機器人種類增加,消毒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測溫機器人有新的應用市場。
第四,加快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回顧2003年,SARS催生了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和社交網絡的到來。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將推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用機器代替人做人們不愿意做的工作將成為一種趨勢。
但與此同時,疫情退去后,輔助機器人企業將面臨真正的考驗。一方面,更多的非醫療機器人公司發現了“大健康”市場,讓更多可以用于醫院場景的機器人真正走向醫院,競爭對手更多。
另一方面,目前國家還沒有針對醫療輔助機器人制定相關的合規標準和相應的證書。很多企業都是通過CE、CC或者CR認證的,但是需要通過什么樣的醫學標準呢?相信全國疫情過后會給出正確答案。
注:本文對機器人的定義是智能機器人,至少具備三個要素:感知、運動、思維。
參考:艾文仁、人民日報、時代周報、通信世界網、Zhongxin.com、36KR等。
原標題:機器人對抗新冠肺炎價值凸顯。這個行業還有哪些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