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男科”“婦科”騙錢、收費太貴……提起民營醫院,大家腦海中首先蹦出這幾個印象。昨天,北京市衛生局社會辦醫服務處處長樊世民接受采訪時表示,為規范社會辦醫服務市場,本市將建立社會辦醫服務機構信譽體系,覆蓋所有民營醫院,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將根據醫療服務質量及信譽情況對醫院實行“星級評定制”。
□舉措
民營醫院將有信譽標準
市衛生局社會辦醫服務處處長樊世民分析稱,目前,本市社會辦醫類機構的特點一是“多、小、散”,絕大多數是門診部和診所;二是經營上兩極分化嚴重,除少數幾十家形成了較好品牌,許多民營醫院靠“男科”“婦科”“不孕不育”等特殊的專科特色賺錢,存在虛假廣告、夸大療效、擴大經營范圍等不正當經營手段,也極大影響了社會辦醫機構的社會聲譽。對此,市衛生局今后將出“重拳”整頓。
樊世民介紹,今年,市衛生局將開始探索建立社會辦醫信譽體系,聯合工商、稅務、人社、城管等相關部門,對民營醫院超范圍經營、坑蒙患者、不正當競爭、發布虛假廣告等所有違規行為進行重點監管,對不同違規情況明確相應的處罰手段,違規情節嚴重者將面臨被取締。
樊世民稱,目前本市社會辦醫機構數量龐大,除注冊登記之外,還有許多黑診所和“地下診室”,因此專業執法隊伍在加強監管和打擊力度的同時,將發揮社會公眾監督的力量,按照其設想,將把代表民營醫院信譽和質量的“星級”張貼在該機構外,“這樣百姓就能明明白白看病,不用擔心進了黑店”。
目前該體系建設已納入市衛生局今年的工作計劃,相關標準和辦法最快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出臺。樊世民介紹,本市現有的所有社會辦醫機構和即將新建、注冊的有社會資本注入的醫療機構都將納入此體系監管。
“我們將對行業進行規范化引導。”樊世民稱,資金和人才固然是民營醫院健康成長的必需條件,但規范經營、個性服務、培育信譽才是民營醫院健康發展的關鍵。
社會辦醫床位3年增6000
樊世民介紹,本市從區域衛生規劃上給社會辦醫預留了充足空間,根據計劃,到2015年末,社會辦醫機構的床位數應達到總床位數的20%左右,同時每千人口擁有的5.5張床中,至少有1張來自社會辦醫機構。以2015年,全市人口達2200萬至2300萬推算,民營醫院床位總量應達到2.2萬張以上,但目前實有1.62萬張,因此本市社會辦醫機構的床位數將在3年內增加至少6000張。
“今后我們對社會辦醫機構的鼓勵力度將繼續加大,但能發展成多大規模是社會和市場選擇的結果,只要符合我們的方向,都會鼓勵和支持。”樊世民稱,市衛生局醫政處正在研究社會辦醫準入的新管理辦法,醫管處正在研究社會辦醫醫療服務監管措施,今后準入標準將更具可操作性,在保障醫療安全的前提下,讓社會辦醫更方便更容易地提供服務。對于社會資本開辦醫療體系框架中急缺的部分,如康復院、護理院、特色專科醫院等,政府將給予特別優待和政策傾斜。
“公私”人才結對子或補貼
百姓看病認專家,但與公立醫院雄厚的人才團隊相比,民營醫院的知名專家屈指可數。如何增加民營醫院含金量?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許朔表示,中國醫師協會健康保險和健康管理委員會決定在北京試點建立高端醫療聯盟,即通過大型公立醫院和發展較好的民營醫院結對子的方式,將公立醫院的人才通過多地點執業的方式注入民營醫院,帶動后者技術水平的提高。
“看骨科去積水潭(醫院),神內去宣武(醫院),神外去天壇(醫院),但民營醫院有哪些是公認的專科醫院?”許朔表示,聯盟將打造婦科、兒科、骨科、神經科等行業標桿式民營醫院,并將出臺相關民營醫院健康成功標準,涉及醫療質量、醫療安全、流程、專家組成、服務、收費、硬件等標準。目前市醫師協會正在與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接洽。標準出臺后將上報市衛生局,該標準預計最快年內出臺。
“社會資本辦醫的發展需大醫院扶持和幫助,民營醫院的醫生去公立醫院進修學習,公立醫院的專家去指導民營醫院秩序體系的建立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樊世民表示,市醫師協會對高端醫療聯盟的打造與其想法不謀而合,市衛生局正在研究提高民營醫療機構整體水平的措施,將協商財政部門考慮通過專項資金補貼方式鼓勵公立醫院幫扶民營醫院。
□問題
沒病被開出500元藥方
豐臺區成壽寺中街方圓2公里的范圍內共有5家民營醫院。在一家名為成壽寺中醫門診部外,顯眼的字號張貼著“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字樣,雖然是中醫特色醫院,但醫院大門口的櫥窗處還掛出了兩個字“婦科”。醫院工作人員坦言,男科、婦科檢查項目多,多不能走醫保,而且一般也治不好,但患者求醫心切,治不好也不會來找后賬。
記者以“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為由咨詢后,前臺的工作人員收取3元掛號費后,將記者領到一名陳姓醫生的診室內。
“你宿食滯留于胃中,吃我的藥,5服就可見效,再吃兩天鞏固下。”在號脈后,陳姓醫生在電腦上開起了藥方,只見他在調出的藥方頁修改調整后,打印出處方,親自拿著將記者引領到收費處。“485塊”,對陳醫生遞進的處方劃價后,收費窗口的女子報出了價格。
一位多年來給不同醫療機構供應藥品的供貨商介紹,民營醫院多靠一些大醫院退休的老大夫來提高人氣。因中醫見效慢,且副作用小,所以中醫特色的民營醫院“營利”的常見做法是,聘請有一定名氣的老大夫坐診,通過“不能拿走的處方”使得患者只能在該醫院拿藥,但藥價非比尋常,“一個大夫一個月靠藥費賺一兩萬很輕松”。
濫用“第一品牌”做宣傳
為提高人氣、吸引眼球而打出的“京城第一”“男科最棒”等廣告語也是民營醫院間“心照不宣”的做法。昨天,北京慈康醫院的網站上,大字號標出“北京婦科第一品牌”,北京燕竹醫院網站上則赫然寫著“國際化專業婦科第一品牌”,而金橋醫院網站上也標有“打造專業婦科醫院第一品牌”的字樣。
對此,北京市衛生局表示,雖然在傳統媒體上刊播的違法醫療廣告已大幅下降,但互聯網違法發布醫療保健信息的行為有所上升。為此,市衛生局已聯合市工商局等多家單位啟動專項整治工作,將重點主動監測違法醫療廣告、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不僅對廣告、信息問題進行查處,還要對涉及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對查處的違法廣告、信息涉及的單位、部門、個人予以公示,并移送工商、工信部門進一步處罰,對涉及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門,充分發揮聯合執法的作用。
“鑄就全國皮膚病治療第一品牌;全國十佳皮膚病醫院……”上月底,因北京中仁中醫醫院在廣告中使用了絕對化語言及無法證實的排名等,涉嫌違反《廣告法》,海淀工商部門對北京中仁中醫醫院進行立案查處,并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
從2012年底到今年4月底,僅海淀區,就有包括北京中仁中醫醫院等10家醫療機構因在自設網站發布違法醫療廣告而被工商部門立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