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緣起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即國際反毒品日。今年“6·26”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青少年與合成毒品”。據統計,合成毒品危害的最主要人群是青少年,目前合成毒品濫用低齡化越來越明顯,在新查獲的濫用合成毒品人員中,平均年齡為29.8歲。目前25歲以下青少年已近一半,以“90后”吸毒人員為例,2008年公安機關掌握的“90后”吸毒人員1.7萬人,2009年迅速增至3.7萬人,1年內增長115%。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已經成為我們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
- 將新聞進行到底
燈光閃爍、重金屬音樂轟鳴、衣著另類的男女在舞池中央瘋狂地搖頭……
可能這是大多數人從電視電影中得到的搖頭丸這一合成毒品的印象。
在一般人心理,或許認為,合成毒品離他們很遠,但現實是:它正威脅你我。據公安部的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查獲吸食合成毒品人數占查獲所有吸食毒品人數的19%,2009年上升為23%,2010年增加到28%,總人數達43.2萬。而實際人數則遠高于此。6月10日,公安部透露:今年1至3月,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毒品刑事案件1.6萬起,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1.8萬名,繳獲****1.9噸、氯胺酮1.2噸。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了解一下合成毒品的危害,對大家遠離毒品,些許有幫助。
常見合成毒品 知別名識毒害
合成毒品是相對鴉片、海洛因這一類傳統麻醉毒品而言,鴉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是以化學合成為主的一類精神藥品,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有的有興奮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樞抑制作用,又因為是近20年才在我國出現濫用,并且多發生在娛樂場所,所以又被稱為“新型藥品”和 “俱樂部毒品”。常見的合成毒品有:****、MDMA、氯胺酮等。
****,即“甲基苯丙胺”,因外觀為純白結晶體,故有人稱其別名為“冰”(Ice)。****吸食后會產生強烈的生理興奮,大量消耗人的體力和降低免疫功能,嚴重損害心臟、大腦組織甚至導致死亡。還會造成精神障礙,表現出妄想、好斗、錯覺,從而引發暴力行為。
MDMA,因濫用后可出現長時間隨音樂劇烈擺動頭部的現象,故稱為搖頭丸。苯丙胺類興奮劑為其主要成分,用藥者的時間概念和認知出現混亂,表現超乎異常的活躍,整夜狂舞,不知疲倦。同時在幻覺作用下常常引發集體淫亂、自殘與攻擊行為,并可誘發精神分裂癥及急性心腦疾病。
氯胺酮,又稱K粉,外觀為白色結晶粉末的K粉,可隨意兌進飲料、紅酒中服下,易讓人產生性沖動,無臭,所以又有“迷奸粉”的別稱。它服用后遇快節奏音樂便會條件反射板強烈扭動,產生意識和感覺分離狀態,導致神經中毒反應和精神分裂癥狀反應,出現幻聽、幻覺、幻視和運動功能障礙燈等,出現怪異和危險行為,同時對記憶和思維能力造成嚴重的損害。
三唑侖,又名海樂神、酣樂欣,淡藍色片,一種鎮靜催眠藥物,因麻醉效果比普通安定強45—100倍,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暈倒,故有蒙汗藥、迷魂藥等別稱。長期服用極易導致藥物依賴,服用后還會出現躁狂、好斗、胡言亂語、欲跳樓自殺等精神失常癥狀。
可擾亂神經 讓你“心癮”難消
從毒品的成癮機理看,人體細胞的興奮活動是通過一種特殊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的釋放來實現的。正常情況下,神經細胞中神經遞質的釋放是有序的。但是苯丙胺類興奮劑等合成毒品會促進神經遞質耗竭性釋放,由此產生持續的、病理性的興奮狀態,導致神經細胞大量被破壞,引起神經功能系統的紊亂。經過數次毒品作用后,神經細胞釋放的快樂型神經遞質不斷減少,吸食者雖然理智上知道不該吸食毒品,但需要毒品的刺激來維持正常或異常的欣快感。由于毒品的成癮性主要取決于其“精神依賴性”,合成毒品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會表現出比海洛因更強烈的精神依賴,因此合成毒品更易成癮。
破壞中樞 可讓人癲狂
合成毒品對人體的危害,通俗地講,主要在于它對人體組織器官特別是大腦中樞神經的損害不可逆。合成毒品作用于大腦中樞神經,吸食毒品高度興奮后,中樞神經就形成一個水腫,水腫消了后會結疤痕,疤痕結得多,中樞神經受損越重,吸食者就會精神異常,癡傻癲狂,成為精神病患者。
1919年,日本科學家首次合成了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并在二戰期間作為抗疲勞劑在士兵中廣為使用。戰后,日本大量拋售庫存****,造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大流行。日本吸食****者一度達55萬人。其中,存在精神障礙的吸毒者20萬人,患嚴重中毒性精神病的5萬多人,也就是10個吸食者中就大約有1個是嚴重精神病患者。“苯丙胺性精神病”就是在當時被發現的。臨床醫學研究表明,這種精神病癥狀會長期存在,82%的苯丙胺濫用者即使停止濫用8年至12年,仍然有一些精神病癥狀,一遇刺激便會發作。
據介紹,苯丙胺類興奮劑等新型毒品具有強烈的中樞神經興奮作用,會對大腦神經細胞產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損害,導致急慢性精神障礙;同時,這類毒品還會對心血管產生興奮作用,導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嚴重的可產生驚厥、腦出血和碎死。因此合成毒品毒性強烈。受毒品所致的中樞興奮、致幻和抑制作用的影響,新型毒品濫用者易出現興奮、狂躁、抑郁、幻覺(尤其是被害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從而導致行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和艾滋病、性病傳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合成毒品社會危害嚴重。
——— 相關鏈接 ———
哪些表現顯示他(她)可能在濫用合成毒品
反應遲鈍、抑郁或反常的精神,有幻聽、幻視、幻覺等。出現機械性地重復相似的動作。
明顯消瘦、老化。出現牙磨損、瞳孔放大、腹瀉、嘔吐、惡心等癥狀。
行為模式突然改變,心神不定,常躲在房間或洗手間,經常晚歸或借故外出等。作息時間改變,晚上不睡,早晨不起。
顯著的個性或情緒變化,喜怒無常、煩躁不安、猜忌多疑。疏遠家人、關系不和。
紀律渙散,無故曠工、曠課,工作學習表現變差。
不良交往增多,言談中提及吸毒術語,如嗑藥、嗨吧、溜冰、吸管、打K、冰槍、散冰等。
不明去向的開支日漸增多,在家中或單位偷竊錢物,頻頻向父母、親友借錢。
防范毒品,父母應該做什么
給予孩子尊重和關愛。經常溝通,討論孩子的行為和未來的發展目標,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忙于學校活動、體育運動、業余愛好和社區活動的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可能性較小。
以身作則,父母首先不能沾染毒品,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從自己身上學習有效的情緒管理技巧。
父母要了解毒品危害,提高藥物安全意識,成為子女拒絕毒品的老師。可以與孩子討論一些吸毒個案,共同探討青少年濫用合成毒品的原因,分析青少年以吸毒尋求刺激、快感的利弊,想一想有效的拒絕技巧,從而降低孩子誤入吸毒陷阱的風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認識孩子的朋友和他們的父母,便于家長間隨時溝通,商討毒品預防問題。
教育孩子慎交朋友。不接受陌生人的禮物。
教育孩子正確把握好奇心,學會通過正確的途徑排解壓力和不良情緒。
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采取民主商定的方法,不斷完善一些必要的家規和準則,家庭成員相互監督。不要讓孩子吸煙。
盡量讓孩子少去治安復雜的場所。
關注孩子學習、生活狀況,警覺性格和行為的異常表現。
注意保管家里常備藥品,教育孩子遵照醫囑,合理用藥。
當發現孩子有吸毒行為時,要保持冷靜,以諒解的態度與孩子傾談,耐心了解吸毒狀況,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好長期戒毒治療的準備。要盡早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如合適的社區資源、醫療機構、戒毒中心、禁毒部門,通過專業的教育和治療手段幫助孩子走出濫用藥物的陰影,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袁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