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長吉林向調整后的北京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頒發證書。本報記者 楊杰 攝
本報訊 (記者廖愛玲)昨天上午,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調整專家成員,常務副市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吉林在會上表示,“城鄉接合部成了各個隱患問題的聚集區”,對該領域的食品安全監管不能有絲毫大意和麻痹,同時本市警方將建專門力量來打擊食品安全犯罪。
北京食品安全存兩方面風險
吉林告誡在座的區縣長和各部門負責人,“安全工作什么時候都要講,要始終繃緊這根弦”。目前北京正在對《十二五食品安全行動計劃》進行專門的研究,打擊食品非法添加物。一方面北京是一個特大型的消費城市,食品自給率不高,70%以上都要靠外地提供,外地食品安全風險會進入北京;另一方面北京食品的供應渠道復雜,低端產業、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比較多,尤其是在城鄉接合部地區和一些農村地區。
政府正全力查處黑烤鴨
他特別提到,“城鄉接合部成了各個隱患問題的聚集區”,如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等隱患,黑作坊、黑加工點基本上都發生在城鄉接合部,因此對城鄉接合部一定不能有絲毫大意和麻痹。這也是市政府為什么花大力氣徹底整治50個村的原因。
另外,對于突出、重點的食品安全問題,要統一行動,不能各自為政。對一些行業內心知肚明的潛規則也要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監管措施。據其介紹,官方正全力查處黑烤鴨。
屬地政府應承擔起監管責任
吉林表示,下一步考慮要重點在行政執法、刑事司法之間建立一個銜接制度。
他同時表示,公安部門愿意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公安要有一支專門的力量來處理食品安全的重要犯罪案件,起到一種震懾,提高打擊食品違法犯罪的力度。
他指出,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今年要建立考核評價,把食品安全納入政績考核范圍,因此各部門應各負其責,屬地政府更要承擔起屬地責任來。
■ 鏈接
渝首建食品藥品犯罪偵緝隊
本月初,重慶沙區警方率先成立了國內首支食品藥品犯罪偵緝支隊,這是一支專門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行為的專業警種。“將攜手相關部門,破解“13個部門管不好一頭豬”的難題。并為全國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探索模式、積累經驗。該市公安局副局長郭維國在成立儀式上說。
■ 相關新聞
25人受聘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
專家委員會全新陣容亮相,設立5個專業組
本報訊 昨天上午,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調整專家名單,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孫寶國等在內的25位重量級食品安全專家受聘加入,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為他們發放聘書。
昨天全新陣容亮相的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由1名主任委員、4名副主任委員、20名委員組成,是從重點科研院所、高校和監管部門中選聘的,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20多家單位。
25位專家各有擅長,根據他們的專業領域和特長,分別設立了毒理病理、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生物安全、分析測試技術等5個專業組。
據透露,專家委員會下一步將重點針對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展開風險監測和評估。
■ 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5項職責
一 開展首都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
二 參與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
三 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做出評估
四 為首都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法規、規劃提供專業咨詢
五 向社會公眾提供食品安全問題的專家意見,釋疑解惑
■ 對話
“專家不自律,就成‘磚頭’了”
專家認為越是信息透明,公眾的疑惑才會減少
西瓜膨大劑、大米添加劑等,針對眼下的一些食品安全熱點,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剛剛聘用的專家如何看待?昨天記者與其中的兩位專家進行了對話。
新京報:作為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專家,當出現一個重要的食品問題時,你會如實告知消費者嗎?
羅云波:會為一些錯誤信息撥亂反正。
劉清珺:對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涉及技術方面的內容,以及個人對該食品事件的觀點,我都會毫不隱諱,我想大多數專家都是這樣的。而對媒體來說,應該鼓勵信息多元化,多方報道不同的專家觀點。
新京報:你認為對食品安全,目前最需要向公眾傳達什么樣的信息?
羅云波:公眾要比較理性地對待食品安全事件,增加食品安全知識。比如一談添加劑就認為對人體有害,吃什么補什么,這些就是一種誤區。
劉清珺:應該讓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在消費者中普及,各種信息要及時、如實地向市民傳達。消費者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提高,越是信息透明,公眾的疑惑才會減少。同時,應該由一個客觀、科學、權威的渠道來發布,并且信息要有時效性,不能捂著。
新京報:現在很多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感到恐慌,不知道該吃什么,你怎么看待?
羅云波:我老婆就很緊張不知道該吃什么。我們也是消費者,但有很多報道不專業,食品安全誰都能說兩句,媒體都冠以專家,加上一些專家說話不嚴謹,就容易造成恐慌。因此媒體一定要搞清楚他是否是這方面的專家,如果專家不自律,就成了“磚頭”了。
劉清珺:信息渠道的缺乏,會使老百姓不知道該聽誰的,所以需要普及一些科學知識。消費者對一些食品可以多注意,但不必太恐慌。
新京報: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該如何管理?
羅云波:食品添加劑是老百姓不太了解的一個事物,實際上不是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而是非法添加的問題,但媒體都歸為食品添加劑之類,一些不法企業違規宣傳“本品不含添加劑”。老百姓對食品添加劑用不著恐慌,目前還沒有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食品添加劑引起的,都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造成的。
劉清珺:不能讓一些非法添加物給食品添加劑壞了名聲,像三聚氰胺、瘦肉精這些準確地就是叫非法添加物,根本就不屬于食品添加劑。
新京報:怎樣看待西瓜膨大劑?
羅云波:這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上市之前就已經有了評估,西瓜爆裂跟膨大劑有關系,肯定是用多了就爆了,細胞長大了增多了,現在沒有研究表明對人體有害。
劉清珺:膨大劑屬于植物激素類,對人體無害,催熟也不會對人體有害,它與動物激素是有不同的,動物激素像瘦肉精這是肯定不能用的。
新京報:那大米添加劑呢?
劉清珺:過去我們國家缺糧,糧食安全優于食品安全,放了方便存儲(用添加劑)。現在不必要的防腐劑就應該不用了。
羅云波:正常情況下大米是不需要添加的,但是在遇到特殊災害年份或潮濕的條件,如遇到某一年突然下大雨,大米干不了就存入庫里,這時加入添加劑有助于保證它的存儲,保證質量,否則如果大米霉變,會產生一些生物毒素,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甚至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