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約1.2億人患慢性腎臟病,尿毒癥患者的數量已經超過200萬人,有關專家23日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辦的“提高腹膜透析治療質量國際高峰論壇”上呼吁,應關注低GDP地區低收入人群的慢性腎臟病治療。
目前,我國成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農村地區居民是慢性腎臟病高發人群,臨床上主要采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移植進行治療。其中,接受腹透治療的患者人數不斷增加。
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內科王海燕教授介紹,我國低收入的腹透人群多在農村地區,自付透析費用較高,其死亡率和腹膜炎發生率均明顯高于較高收入的腹透人群,在我國低GDP地區低收入人群的預后不良更為顯著,應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
王海燕說,腹透治療在臨床治療效果上,一般會優于血透,整體價格也相對較低,但因醫務人員的臨床和理論水平仍需提高,所以應因地制宜進行發展,國家也應制定相關政策予以重視。
同時,王海燕還建議,因腹透治療主要依靠腹透液,應在腹透液生產、銷售上引入競爭機制,打破目前壟斷現狀,大力發展高質量的國產腹透液,從根本上降低治療成本,使低收入群體受益。 (徐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