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在南寧召開的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大會上獲悉,廣西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將中醫藥壯瑤醫藥列入醫改特色項目進行總體部署,使用中醫民族醫技術新農合報銷比例提高10%。
有關負責人表示,醫改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讓人民群眾“防得了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廣西作為人口最多的后發展、欠發達民族地區,自身財力有限,而中醫藥壯瑤醫藥具有“簡、便、驗、廉”的顯著特征和優勢,這恰恰符合廣西區情。
在醫改實施過程中,廣西出臺了使用中醫民族醫技術新農合報銷比例提高10%等一系列促進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的傾斜政策,并對中醫民族醫醫院基礎建設、專科專病、人才培養等均給予重大專項支持,到2015年,廣西將建成1家自治區級壯瑤醫醫院,57家縣級中醫壯瑤醫醫院,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民族醫科。
據了解,廣西目前有各類中醫民族醫醫療機構1800多個,三級和二級甲等中醫民族醫醫院分別為13家和44家,國家級和自治區級中醫重點學科、專科分別為57個和124個,8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0%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開設了中醫壯瑤醫科或提供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涵蓋自治區、市、縣、鄉、村的中醫藥壯瑤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得到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陸波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