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生部發布《全國一流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2011年工作任務分解量化指標》,要求醫院掛號等候不超過10分鐘。
實現10分鐘內掛號,是否能有效改善看病難?記者近日走進省城多家大醫院發現,雖然不少醫院掛號不超過10分鐘,但掛號后等待患者的仍是難熬的求醫路。
“掛號不超過10分鐘,這當然好,但是不太管用吧。醫生還是那些醫生,即便多開幾個掛號窗口,掛號快了,但是候診時間更長了,總之花的時間是一樣的。”
改善看病難,關鍵還在于提高優質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合理疏導就診渠道,讓百姓有更多的就診選擇。
有的超過一小時有的不超10分鐘
8日上午8點半左右,記者來到經七路附近一家醫院。由于該院掛號窗口是分科室設置,記者要掛內科專家號,就在導醫的指示下來到三樓掛號。
此時,掛號窗口前已經排了20多個人,因為隊伍挪動緩慢,有人邊排隊邊翻看報紙,有的則玩著手機。10分鐘后,一位患者提醒記者,要先辦醫卡通,否則不能掛號。
記者只好走出隊伍,來到另外一側的辦卡窗口。辦卡窗口前的人則一直排到了樓梯口,連出口都堵得嚴嚴實實。不斷有人發出抱怨,感嘆怎么這么慢。
半個多小時后,記者交錢辦理了醫卡通,又小跑著回到掛號窗口重新掛號。此時,掛號窗口有40個人左右等候,又等了半個小時后,記者終于成功掛到了專家號。
在與排隊的患者聊天時,記者發現不少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排了三次隊,他們對該院掛號流程很是埋怨。
“關鍵是流程不好,白白浪費病人的時間,”從兗州來陪老伴看病的孫女士說,“我們光掛號就花了一個多小時。”
在9日上午同樣的時間,記者在文化西路兩家大醫院內掛同樣的內科專家號時,一家醫院掛號前后不到10分鐘,另外一家是11分鐘。與經七路這家醫院不同的是,后兩家醫院掛號窗口基本不分科室,統一窗口服務,服務窗口較多。
掛一個專家號排了兩天隊
“不同的醫院,不同的專家,不同的時間,掛號的時間長短不一。”一三甲醫院的門診部副主任說,上午8點到9點是掛號高峰期,多數大醫院可能掛號都要排長隊。“而下午或者周末時間,患者較少,掛號的人也隨之少了。”
另外,掛名醫的號則更費時間,有的甚至要提前預約才能掛上。據了解,在不少大醫院都存在名醫號“一號難求”的現象。
“我曾經為了掛一個中醫專家的號,排了兩天隊,后來醫院取消了這個專家的窗口掛號,一律采取預約掛號。”來自菏澤的劉女士說,盡管如此,預約時也存在困難。“經常占線,有時要好幾個人連著打,并且預約后到醫院也要排隊看病。”
除了個別名醫號難掛外,如果醫院掛號時間還是過長,“估計跟該院掛號服務流程有關”。另外一家醫院的門診部主任分析,掛號時間長短也跟服務窗口的設置有關,比如有的醫院分科室掛號,服務窗口較少,有的則統一掛號,窗口開放相對較多,辦理也方便。
候診等一小時就算不錯了
對患者而言,掛號只是就診過程中最簡單的一步。“掛號、劃價、取藥,這些都不擔心。候診最難熬,尤其是看名醫的。”正在一家中醫院候診的周先生說,等候一兩個小時很正常。
在該院三樓內科專家門診,記者看到平均每位主任醫師診室門口都有十幾位患者候診。候診的座椅不夠用,有些患者和家屬就買了小馬扎打“持久戰”。
去大醫院看病,不少患者都是全家總動員。來自齊河的張女士肚子莫名疼痛多日,來省城看病,丈夫、兒子和妹妹都陪著來了。
“知道大醫院看病麻煩,多來幾個人能方便些。有的排隊辦卡,有的排隊掛號,有的可以去交費,這樣能快些。”張女士的兒子說。
文化西路一家大醫院的門診廳里,擠滿了前來看病的病人及其家屬。老人、兒童和孕婦患者更是通常有不少于一個家屬陪同。“到省里大醫院看病不容易,多幾個人有個照顧。”周先生說。
而在記者走訪體驗中,候診時間均超過半個小時,“候診能在一個小時內,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大醫院病人多,醫生有限,總得慢慢來吧。”有些患者對此表示理解。(記者 郭靜 實習生 韓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