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支林-藍杉
美國藥典(USP)于3月16日公布了一份藥品供應地圖,該地圖旨在建立藥品上供應鏈的可見性,并確定藥品中使用的哪些原料藥容易短缺。
USP地圖使用來自公共和私人來源的40多個數據集和2.5億個數據點的信息來識別全球生產場所,并量化上游醫藥供應鏈的風險和彈性。然后這些數據補充風險驅動因素的信息,如價格、產地、化學信息、劑型和質量,以預測藥品短缺的風險。此外,該地圖將跟蹤USP參考標準的訂單信息。
表示USP的藥物供應漏洞洞察系列將研究特定藥物類別相關的API和風險的全球分布,從廣泛使用的藥物(如抗菌藥物和他汀類藥物)到小群體急需的藥物(如兒科腫瘤藥物)。未來的研究結果將確定可能影響關鍵藥物供應的潛在供應鏈風險。
USP首席執行官羅納德指出,“USP的藥物供應地圖是一個創新的預警系統,可以幫助識別面臨短缺風險的原料藥和成品制劑,因此供應商、制藥商和政府可以采取行動,幫助防止短缺。”
USP的藥品供應地圖顯示,印度無疑是美國最大的原料藥供應國,有183家工廠生產10種或更多美國批準的原料藥產品,114家工廠生產30種或更多美國批準的原料藥。它是歐盟第二大供應地區。中國排名第三。有關詳細信息,請參見下表:
此外,USP還表示,即將召開的USP大會將討論藥物供應地圖,以確定提高供應鏈彈性的具體解決方案,提出改善連續制備周期的建議,包括對國家庫存的影響,并加強供應鏈伙伴之間的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