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社會,無孔不入的資本就像一張網,覆蓋著每一個企業,連鎖藥店也不例外。資本的血液,資本的力量和意志早已滲透到連鎖藥店的生態中,影響著藥店的長遠規劃和規范經營,以逐利的本性促使連鎖藥店更好更快的發展。如果把資本完全從醫藥零售行業的每一家藥店剝離,剩下的可能就是一地雞毛。
上市的發展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不斷并購的進化史。2021年,資本并購的實力和后勁。在醫藥零售行業尤為明顯。
資本并購
2021年的藥店并購有以下特點:
一、2021年藥店并購的明星是屬于老百姓的。這一年,幾乎所有重大項目都是老百姓推動的:斥資6.8億收購內蒙古赤峰人川100%股權,一口吃掉287家門店;收購河北華佗大藥房51%股權,耗資14.28億元,無論是收購金額還是715家門店數量,均位居行業并購前列;對蘭州匯仁堂剩余股份、江蘇三強康華大藥房、江蘇百佳匯、泰州龍泰源的收購,說明老百姓之前的并購已經達到預期。12月10日晚間,臨近年底,老百姓又添一把火: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湖南懷仁健康大部分股東持有的懷仁健康46%-72%股權,并讓懷仁健康掌管湖南、貴州650余家自營藥店。湖南老百姓的門店數量預計將達到2700家,成為湖南省領先的藥店。
第二,上市連鎖店幾乎有相同的戰略,相同的目標,相同的步伐。年初前,老百姓、大參林、益豐等幾大連鎖相繼喊出未來三年每年擴張2000家店的目標。事實上,業界對此持懷疑態度。年底的存貨記錄讓我們感覺到并購的擴張。a很兇猛,勢不可擋。前三季度老百姓新開門店1866家,加上懷仁健康650家。不算第四季度其他擴張的門店,已經有2500多家門店,其中并購1185家。大參林前三季度有29起并購;a業務涉及839家店鋪,包括20家新并購店鋪。a涉及685家商店的項目。就連剛剛上市的新貴健之家,前三季度也是重點在云南、廣西兩省布局,發生了8起并購,涉及門店172家。
第三,并購中各上市鏈的戰略意圖;2021年的a非常明顯。老百姓年內收購的內蒙古赤峰仁川和河北華佗大藥房,均為該區域龍頭。收購赤峰仁川后,他們與之前已經收購的通遼澤強產生了很強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強化了內蒙古市場的領先地位,有利于整合區域礦業資源,提高議價能力和市場影響力。收購河北華佗后,老百姓有了戰略支撐。以后他們可以穩扎穩打的建立據點,逐步擴大勢力范圍。大參林的并購;a不算大,但其中7起發生在黑龍江,涉及184家門店,明顯采取了清理重來的策略。
第四,塵埃尚未落定,中國醫藥行業的市場格局將隨著大的并購和擴張而發生巨大變化。近年來,唐藝昕以最早的IPO上市為契機,成為門店數量最多的上市連鎖企業。到2021年第三季度,門店數量達到8356家,其次是8163人。如果將懷仁健康的650家門店納入百姓版圖,門店數量將一舉超過唐藝昕。近年來,唐藝昕一直堅持發展直營店,不涉足加盟業務,新增門店也轉向自建新店。考慮到未來三年,老百姓、益豐、大參林都是以擴張2000家店為目標,而唐藝昕只是以超過1000家為目標
在區域布局上,健之家以滇為基地,逐步向桂、川、渝擴張的路線圖與唐藝昕高度重合,兩大強隊角逐在所難免。在東北地區,大參林已率先進入并通過并購把握布局,而漱玉平民則以在外省擴張為目的,先后在哈爾濱、沈陽設立全資子公司,已明確表示要在關東大展拳腳。在華北地區,益豐大藥房早在2018年7月就斥資13.8億元巨資收購河北新興大藥房。此次,老百姓斥資14.28億元收購河北華佗,必將撼動華北市場格局。
資本并購的希望
一旦并購成功。一輛戰車啟動了,短期內停不下來,也停不下來。可以肯定的是,在行業政策、競爭需要、市值驅動等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中國醫藥零售行業資本并購的力度和深度將更加兇猛,新一輪藥店并購擴張的勢頭有望持續到“十四五”末。
國家主管部門鼓勵和支持頭鏈做大做強,以此助推藥店連鎖率達到70%。2021年10月28日,商務部發布《關于十四五時期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培育5-10家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專業化、多元化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量的6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接近70%。這份政策性指導性文件奠定了未來五年我國醫藥零售行業發展的主基調:增加規模、提升層次、專業化、多元化、高質量發展。2020年,唐藝昕、益豐大藥房、老百姓、大參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6.56億元、131.45億元、139.67億元、145.83億元;據太平洋證券測算,上述四家上市連鎖2021年營業收入預計分別為152.50億元、152.48億元、157.82億元和173.53億元。以2021年的預測值為基礎,到2025年要實現500億元的收入,每年必須增長34.56%、34.57%、33.41%、34.57%。顯然,加速并購。擴張是唯一的方法。
連鎖每年擴張2000家店的上限肯定會一次次被突破。在商務部《意見》的指導下,鼓勵和支持行業并購的政策環境。a可期。2020年喊出新增2000家門店口號的上市連鎖,有的超額完成目標,有的還有一定差距。其中,老百姓新增門店至少2516家,被稱為并購的領頭羊;在羊群效應下,其他連鎖店會加快并購的步伐。保持商店總數的新平衡。
借助資本并購的優勢和力量,很快就會批量出現上千家藥店。如無意外,上市的老百姓、益豐、林、大藥房將順利加入萬家俱樂部。規模一直是中國制藥行業最大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藥店的銷售額、單品進價、上游資源、學術支持與藥店規模、門店數量正相關。萬家藥房一直是中國醫藥行業的心結和夢想。前幾年,有多家企業集團相繼呼吁成立一萬家藥店、五萬家藥店,但都失敗了,甚至連企業本身都不存在了。這一次,上千家藥店近在咫尺,尤其是老百姓的門店總數接近9000家。2022年可以說門店總數超過10000家。2021年三季度末,唐藝昕門店8356家,全國藥店8600多家,益豐大藥房和大參林7000-8000家,也將進入這場戰役。
資本并購。a不是上市鏈的專利。事實上,許多即將上市的連鎖企業一直是門店并購的積極實踐者和推動者。A.與并購相比。一個上市鏈的驅動力,要上市的鏈更差。一方面是藥店創始人和創業團隊對資產和財富增值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加入的PE/VC等機構也急需通過IPO上市變現或退出。鏈家自身需要加強競爭實力,快速做強做大,更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加持。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頭部藥店正在籌劃或推進上市,包括泉源堂、安徽中華健康、養天和、貴州益舒、甘肅德生堂、浙江瑞人堂等。在分銷注冊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連鎖藥店的上市進程將會加快,但依靠并購重組將會使連鎖藥店的上市步伐加快。a要做大做強自身,無疑有助于計劃中的蒙元IPO上市。
M & amp2022年上市連鎖店的擴張有許多看點。一、交出一個財年2500多家新店的優異成績單后,新的一年老百姓會有哪些大動作?哪個并購?第一萬家店的幸運兒會花多少錢?二是多年來一直堅持直營模式的一心一意,并沒有做出什么像樣的并購;在過去的一整年里。新的一年要怎么努力?我們會改變策略,通過加盟來加速擴張嗎?第三,海外并購何時開始?擴張邁出第一步,誰會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9年10月8日,唐藝昕與美國安氏制藥合作,在著名的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開設了第一家美國門店。雖然其銷售收入占比很小,但開業后趕上了疫情,店鋪業績大幅增長,大大提升了唐藝昕在美國市場的品牌認知度。第四,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電商是否會在完成線上布局后,轉身開始對線下實體店進行并購?得到高層認可的網上預約店,采取網上預約店發貨模式。如何快速連接web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資本并購在這個過程中會起到什么作用,也是業內關心的問題。
資本收購的困惑
資本合并給連鎖藥店帶來了預期的收益。以普通人為例。截至2021年9月底,其營銷網絡已覆蓋22個省級市場和14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門店8163家,其中直營店6055家,加盟店2108家;直營店中,醫保店占87.37%,醫院端店占10%,有特色門診425家,百白破藥店145家,其中有93家為雙渠道合格百白破藥店。依托強大的門店布局和資本實力,老百姓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新零售等業務。2021年前9個月,線上渠道實現銷售額5億元,同比增長160%。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并購。伴有M & amp以及不得不防的大企業病。在頻繁的大規模并購之后;當公司過了分紅期,收入可能會大幅增加,但利潤卻不增反減,過于依賴并購的外力。a、缺乏連鎖內生動力和創新精神,導致經營不景氣等。嚴重的話,收購方和原主體甚至可能會被對方拖垮。至于大企業病,在中國的大企業集團就更常見了。當連鎖店達到數萬家,營收規模達到數百億元時,總部的管理力、控制力和整體效率可能會嚴重衰減。這也是筆者質疑中國連鎖藥店總擴張的天花板在哪里的原因。
大規模、高強度、持續的資本并購。擴張也給連鎖藥店帶來經營、效益下滑、資金鏈緊張等潛在風險,尤其是并購。a整合風險和高商譽風險。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普通民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4.16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6.45億元下降35.5%。我
2022年,醫藥圈的資本并購也存在很多變數。最大的變數來自于PE/VC等外部資本的退出是否會引發蝴蝶效應。2016年,中國醫藥零售行業迎來了外部資本的熱潮,由高瓴資本、基石資本為代表的PE/VC發起。通過快速持續的并購,分別成立了高集醫療和全一健康;此后,國藥控股、四家民營上市連鎖企業、工業企業和互聯網公司都加入了此次并購。一場戰爭,推動店鋪估值不斷攀升。它隨后對市場的影響花了兩年多的時間來消化,直到新一輪的并購。2021年重啟a。
2021年5月,基石資本宣布將其持有的全一健康全部股份轉讓給一家大型知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下最大并購& amp近年來藥品零售領域的一個案例。據媒體核實,全一健康的買家是被稱為華爾街收購之王的國際PE巨頭KKR。為了打造一個整體健康,基石資本先后投入了30多億,在運營、管理、資源等方面都耗費了大量的人、財、物。這一次,徹底抽身是很誘人的。財大氣粗、聲望很高的課外資本給中國醫藥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但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個別資本退出導致的蝴蝶效應,會對行業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