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內蒙古衛健委發布通知—— 《關于做好2020年全區醫師定期考核不合格人員離崗培訓工作的通知》,值得當地基層醫生關注。
003010指出,2020年共有791名醫師未通過常規考試。首批123名未通過考核的醫生已于2022年3月1日完成脫產培訓,培訓合格后可繼續工作。
此次安排第二批668名不合格人員。
01動真格!343名基層醫生離崗
考試是所有執業(助理)醫師職業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基層醫生也不例外。
基層醫生公社梳理發現,668名不合格人員名單中包括123名醫院醫生、82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醫生、116名診所醫生和22名鄉村醫生。
(部分文檔截圖,具體列表見文末)
取消資格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業務水平考核不合格,二是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考核。
003010建議:
社區、鄉鎮衛生院等全科醫師和預防保健醫師應當在旗縣級二級綜合醫院或者預防保健機構接受脫產培訓。
整體培訓時間為2022年5月7日至2022年11月7日。
參加醫療事故脫產培訓的人員必須接受6個月的培訓。
其他脫產學員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能力、一貫表現等決定具體的培訓時限。但最短時間不得少于3個月。
全科醫師脫產培訓期間應在內外科各科室進行輪崗,各科室輪崗時間由培訓機構醫務科與相應科室協商確定。
003010強調脫產培訓醫師要端正態度,積極參加培訓機構的各項業務活動,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培訓期間的出勤天數不得少于培訓期間工作日的90%。
為避免反復更改考核程序的現象再次發生,考核機構應準確確定適合考核對象的考核程序,并對此項工作負責,確保考核對象應參加全部考試,免除全部考試,確保考核程序無爭議、不重復。
02定考趨于嚴格,不合格將影響注冊、跨省執業……
醫改研究專家許玉才向基層醫生公社分析,這次內蒙古出現大量不合格醫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們對定考不太重視,甚至一些地方的行政部門也不重視,多年不組織考試。
他進一步分析道,“比如有的人平時不看書,到了考核的時候,自然會過不了業務水平的考核,甚至不去考核。也可能和醫生的執業地點有關。比如有的村醫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證后外出開辦自己的診所或民營醫院,但固定考試仍在村衛生室考核,所以沒有收到考核通知。”
上述情況并非個案。醫師服務平臺體檢培訓處處長彭麗君向基層醫師公社透露,各地都會有不合格的人。同時他強調,今后的考試工作會越來越嚴格。
基層醫生以后一定要重視。不合格的醫生會直接影響到以下幾個方面:
1.按照新的《通知》,期末考試不及格一年內不給報名。
彭立軍表示,《通知》于2022年3月1日上線。雖然定期考試周期由2年改為3年,但也規定定期考試不合格的醫師,撤銷注冊不滿1年的,不予注冊。
定期考試不合格、暫停執業活動、復試不合格的醫師,將面臨注銷注冊、吊銷執業證書的處理。
2.影響跨省執業權。
一些省份已經鏈接了結果
附:內蒙古第二批定期考核不合格醫師脫產培訓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