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貴州48歲的趙女士,兩年前因“子宮肌瘤、宮頸高級別癌前病變”在當地醫院做了開腹全子宮切除手術,術后第五天就出現陰道持續漏尿,診斷“全子宮切除術后膀胱陰道瘺”,留置導尿管足足半年,僅能呆在家無法出門和工作。
隨后,趙女士在當地醫院進行第一次開腹經膀胱入路膀胱陰道瘺修補術,但很遺憾,術后一月拔除尿管后趙女士的陰道漏尿癥狀根本無改善,且較之前漏尿更加嚴重了。
無奈之下,趙女士再次踏上漫漫求醫路,到大城市一家三甲醫院檢查時發現,她的膀胱有兩個直徑超過1公分的瘺口,為了求得好的效果,她接受了“機器人手術”,術后兩周拔除輸尿管支架, 三周拔除導尿管,但拔除尿管后仍有陰道漏尿,且在尿急時體位改變后漏尿癥狀加重。
長期的陰道瘺尿嚴重影響著趙女士的生活,導致她嚴重的焦慮、失眠,甚至達絕望的地步。
△紅色箭頭指向為膀脫陰道瘺的瘺口
經多家醫院的醫生推薦,去年底,趙女士來到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女性盆底中心求助,入院后,張曉薇教授帶領團隊再次為她做了仔細的檢查,并組織泌尿外科、影像科、超聲科、心理科等一起開展多學科病例討論。
在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后,張曉薇教授團隊為其進行了經陰道膀胱陰道瘺修補術(經陰道入路Latzko‘s膀胱陰道瘺修補手術),由于之前患者經歷過多次修補手術,已經形成疤痕,加之復合兩個瘺口之間形成竇道,使手術難度加大,醫生需要在極其狹小的通道中逐層修補,非常考驗醫生的技術和經驗。
經過1個多小時的精細分離及縫合,手術順利完成。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四周后,趙女士回到醫院拔除了尿管,此時,她排尿順暢,膀胱陰道瘺完全治愈了, “兩年多苦日子終于熬到頭了。”她非常激動地說,“感謝醫生讓我成為一個正常的人。”
膀胱陰道瘺主要是指膀胱與陰道間存在異常通道,膀胱內的尿液經瘺口從陰道流出,持續陰道漏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且反復尿道和膀胱感染,痛苦不堪。
其病因主要包括:
1
產科分娩損傷引起的膀胱陰道瘺;
2
醫源性損傷:經腹或腹腔鏡或經陰道子宮切除或盆腔病灶切除等手術時損傷膀胱;
3
惡性腫瘤的盆腔放療、晚期的宮頸癌等盆腔器官癌腫、膀胱結核等也可引發本病。
目前,因產科分娩助產技術的提高,產時膀胱損傷造成膀胱陰道瘺明顯減少,而盆腔難度大的手術過程損傷膀胱和輸尿管相對增多。
局部陰道閉合的Latzko’s技術尤其適用于子宮切除術后的膀胱陰道瘺,初次修補后的治愈率為93%-100%。作為一個首選的手術,該技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失血量少、術后病率低的優點。
目前,在張曉薇教授的帶領下廣醫一院女性盆底中心團隊對局部陰道閉合的Latzko’s技術進行了改良,成功進行各類復雜型膀胱陰道瘺修補手術數十例,各位患者術后均恢復良好,至今為止成功率達100%。
若患者發現有陰道漏尿情況,一定要注意及時進行治療,避免耽誤病情。
專家介紹
張曉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盆底疾病診療中心主任
教授,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社會任職:
中華婦產科分會全國委員,世界華人婦產科醫師協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全國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女性盆底疾病診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整形美容協會女性生殖整復分會副會長,中華婦產科分會全國女性盆底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婦幼保健分會全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防治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全國女性生殖整復分會常務委員,中華婦產科雜志編委及中國實用婦產科雜志常務編委。
專業方向:婦科腫瘤、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與子宮脫垂的診治和婦科腫瘤、女性不孕癥的微創手術治療、尿失禁與盆底器官脫垂的治療。
徐麗珍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盆底疾病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
專業方向: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0余年,熟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婦科宮、腹腔鏡技術、婦科腫瘤、婦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陳禮全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女性盆底專科副主任醫師
專業方向: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息肉、宮頸病變、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微創治療。尤其擅長子宮脫垂、陰道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的診斷及手術、物理治療。
王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盆底疾病診療中心,醫學博士,主治醫師
專業方向: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8年余,擅長女性盆底器官脫垂及尿失禁的診治、女性尿控及女性尿動力學檢測。
鄧拓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盆底疾病診療中心,副研究員
碩士及博士生導師
專業方向:擅長尿控、盆腔臟器脫垂及泌尿生殖道瘺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